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summary | 第5-6页 |
引言 | 第7-12页 |
(一)问题的提出 | 第8-9页 |
(二)研究进路和方法、本文的结构 | 第9-10页 |
(三)为什么考察杨柳法庭 | 第10-12页 |
一、司法调解在农村地区司法效能的表现 | 第12-19页 |
(一)纠纷解决效能 | 第14-16页 |
(二)权利保障效能 | 第16-17页 |
(三)社会控制效能 | 第17-19页 |
二、司法调解在农村地区司法效能发挥存在的不足 | 第19-25页 |
(一)纠纷解决效能非权威化 | 第21-22页 |
(二)权利保障效能边缘化 | 第22-23页 |
(三)社会控制效能缺乏有效性 | 第23-25页 |
三、司法调解在农村地区司法效能发挥存在不足的原因 | 第25-33页 |
(一)政治原因 | 第25-28页 |
1、构建和谐社会是造成法院首重调解—重结果、轻过程的政治诱因 | 第25-26页 |
2、司法调解制度不健全是导致调解效能不佳的制度原因 | 第26-27页 |
3、所处政治地位不独立是导致司法调解效能不佳的组织原因 | 第27-28页 |
(二)经济原因 | 第28-30页 |
1、宏观方面 | 第28-29页 |
2、微观方面 | 第29-30页 |
(三)文化原因 | 第30-33页 |
1、传统农村法律偏见 | 第30-31页 |
2、现实司法权威下降 | 第31-33页 |
四、充分发挥司法调解在农村地区的司法效能的对策 | 第33-40页 |
(一)思想上正确认识法院调解与裁判及和谐社会的关系 | 第33-35页 |
1、正确认识法院调解与裁判的关系 | 第33-35页 |
2、正确认识法院调解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 | 第35页 |
(二)行动上加强司法调解的制度建设 | 第35-40页 |
1、严格限制当事人的反悔权 | 第35-36页 |
2、推行调解前置,实行调审分离 | 第36-38页 |
3、健全法院调解监督机制 | 第38-39页 |
4、加大经费投入 | 第39-40页 |
结语 | 第40-41页 |
致谢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