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英文缩略表 | 第10-11页 |
引言 | 第11-13页 |
第1章 临床研究 | 第13-31页 |
1.1 材料与方法 | 第13-16页 |
1.1.1 研究对象 | 第13页 |
1.1.2 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判定 | 第13-15页 |
1.1.3 C-反应蛋白的测定 | 第15页 |
1.1.4 血清降钙素原的测定 | 第15页 |
1.1.5 统计学处理 | 第15-16页 |
1.2 结果 | 第16-24页 |
1.2.1 急性胰腺炎轻、重型组患者CRP、PCT水平的变化 | 第16-17页 |
1.2.2 急性胰腺炎有、无器官衰竭组CRP、PCT水平的变化 | 第17-19页 |
1.2.3 急性胰腺炎有、无继发感染组CRP、PCT水平的变化 | 第19-20页 |
1.2.4 急性胰腺炎有、无胰腺坏死组CRP、PCT水平的变化 | 第20-21页 |
1.2.5 ROC曲线评价CRP、PCT与APACHE Ⅱ评分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评估 | 第21-24页 |
1.3 讨论 | 第24-27页 |
1.4 小结 | 第2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7-31页 |
第2章 综述 | 第31-45页 |
2.1 AP的介绍 | 第31-32页 |
2.2 AP继发感染的发病机制 | 第32-34页 |
2.2.1 机械屏障 | 第32页 |
2.2.2 化学屏障 | 第32页 |
2.2.3 免疫屏障 | 第32-33页 |
2.2.4 生物屏障 | 第33-34页 |
2.3 AP胰腺坏死发病机制 | 第34-35页 |
2.3.1 循环功能不全及休克 | 第34页 |
2.3.2 肠梗阻 | 第34页 |
2.3.3 胆道梗阻 | 第34-35页 |
2.3.4 外源性感染 | 第35页 |
2.4 AP临床常用的的炎症指标 | 第35-38页 |
2.5 AP的治疗 | 第38-40页 |
2.5.1 AP继发感染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 | 第39页 |
2.5.2 开放性手术治疗 | 第39页 |
2.5.3 微创手术 | 第39-40页 |
2.5.4 中药治疗AP细菌移位 | 第40页 |
2.6 AP的预防 | 第40-42页 |
2.6.1 支持疗法 | 第40-41页 |
2.6.2 合理胃肠营养 | 第41页 |
2.6.3 补充精氨酸和谷氨酰胺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结论 | 第45-47页 |
附表 | 第47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导师简介 | 第52-5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3-54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