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符号说明 | 第8-11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11-19页 |
第一章 镉、线粒体与氧化应激 | 第11-15页 |
1 镉的简介 | 第11页 |
2 镉的神经毒性 | 第11-12页 |
3 镉与氧化应激 | 第12-13页 |
4 镉对线粒体的影响 | 第13-15页 |
4.1 线粒体氧化应激 | 第13页 |
4.2 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α-硫辛酸和N-乙酰半胱氨酸的研究进展 | 第15-19页 |
1 α-硫辛酸的研究进展 | 第15-16页 |
1.1 α-硫辛酸的简介 | 第15页 |
1.2 硫辛酸的抗氧化作用 | 第15-16页 |
1.2.1 清除ROS、RNS的作用 | 第15页 |
1.2.2 再生其他抗氧化剂作用 | 第15-16页 |
1.2.3 金属螯合作用 | 第16页 |
1.3 硫辛酸的临床应用 | 第16页 |
2 N-乙酰半胱氨酸的研究进展 | 第16-18页 |
2.1 N-乙酰半胱氨酸的简介 | 第16页 |
2.2 NAC的抗氧化作用 | 第16页 |
2.3 NAC与细胞周期调控及细胞凋亡 | 第16-17页 |
2.4 NAC与线粒体 | 第17页 |
2.5 NAC与精神疾病 | 第17-18页 |
3 目的与意义 | 第18-19页 |
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| 第19-42页 |
第一章 α-LA和NAC对镉致神经细胞氧化损伤保护效应的研究 | 第19-30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19-21页 |
1.1 实验动物 | 第19页 |
1.2 实验细胞株 | 第19页 |
1.3 主要仪器 | 第19-20页 |
1.4 主要化学试剂 | 第20页 |
1.5 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(原代细胞)的分离与培养 | 第20页 |
1.6 PC12细胞的培养 | 第20页 |
1.7 神经细胞SOD、CAT、GSH-Px、GR、GST活力及GSH、MDA含量的测定 | 第20-21页 |
1.8 神经细胞ROS水平的测定 | 第21页 |
1.9 统计学处理 | 第21页 |
2 结果 | 第21-28页 |
2.1 镉对神经细胞SOD、CAT活力及MDA含量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2.2 镉对神经细胞GSH-Px、GR、GST活性及GSH含量的影晌 | 第22-23页 |
2.3 α-LA和NAC对镉致神经细胞SOD、CAT活力及MDA含量变化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2.4 α-LA和NAC对镉致神经细胞GSH-Px、GR、GST活性及GSH含量的影响 | 第24页 |
2.5 镉对神经细胞ROS水平的影响及α-LA和NAC的作用 | 第24-28页 |
3 讨论 | 第28-30页 |
第二章 α-LA和NAC对镉致神经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保护效应的研究 | 第30-34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0-31页 |
1.1 实验动物 | 第30页 |
1.2 实验细胞株 | 第30页 |
1.3 主要仪器 | 第30页 |
1.4 主要化学试剂 | 第30页 |
1.5 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(原代细胞)的分离与培养 | 第30页 |
1.6 PC 12细胞的培养 | 第30页 |
1.7 神经细胞线粒体SOD、CAT、GSH-Px活力及MDA含量的测定 | 第30-31页 |
1.8 统计学处理 | 第31页 |
2 结果 | 第31-33页 |
2.1 α-LA和NAC对镉致神经细胞线粒体SOD、CAT及GSH-Px活力变化的影响 | 第31页 |
2.2 α-LA和NAC对镉致神经细胞线粒体MDA含量变化的影响 | 第31-33页 |
3 讨论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α-LA和NAC对镉致神经细胞凋亡线粒体通路保护效应的研究 | 第34-42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4-36页 |
1.1 实验动物 | 第34页 |
1.2 实验细胞株 | 第34页 |
1.3 主要仪器 | 第34页 |
1.4 主要化学试剂 | 第34-35页 |
1.5 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(原代细胞)的分离与培养 | 第35页 |
1.6 PC 12细胞的培养 | 第35页 |
1.7 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凋亡率 | 第35页 |
1.8 Annexin Ⅴ-FITC荧光染色法检测原代细胞凋亡率 | 第35页 |
1.9 线粒体与胞浆蛋白的制备 | 第35页 |
1.10 免疫印迹检测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| 第35-36页 |
1.11 统计学处理 | 第36页 |
2 结果 | 第36-40页 |
2.1 α-LA和NAC对镉致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| 第36-38页 |
2.2 α-LA和NAC对镉致神经细胞凋亡线粒体通路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2.2.1 VDAC,Cyt C、Cleaved-caspase-9、Cleaved-caspase-3蛋白的表达情况 | 第38-40页 |
2.2.2 Bax和Bcl-2蛋白的表达 | 第40页 |
3 讨论 | 第40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55页 |
全文结论 | 第55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| 第57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