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特种铁路论文--地下铁路论文

地铁站乘客运动规律及通过能力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5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的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技术路线第17-19页
第二章 地铁站通过能力理论基础第19-28页
    2.1 地铁站通过能力界定第19页
    2.2 地铁站设施布置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整体布局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设施布置原则第20-21页
    2.3 地铁站影响通行能力的主要设施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自动检票闸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楼扶梯第22-23页
    2.4 地铁站乘客运动特征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个体行为特征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群体行为特征第26-27页
    2.5 小结第27-28页
第三章 地铁站乘客运动规律分析第28-44页
    3.1 调查问卷设计第28-30页
    3.2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基本特征统计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路径选择及拥堵时行为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对地铁站的熟悉程度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日常行走行为习惯第34-36页
    3.3 地铁站乘客行走规律分析第36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时间规律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空间规律第37-43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43-44页
第四章 地铁站主要设施通过能力分析第44-56页
    4.1 单个设施通过能力理论分析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楼梯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自动扶梯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进出口闸机第48-49页
    4.2 基于ANYLOGIC的单个设施通过能力模拟分析第49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楼梯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自动扶梯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进出口闸机第53-54页
    4.3 对比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55-56页
第五章 地铁站乘客运动规律及通过能力仿真研究第56-69页
    5.1 基于ANYLOGIC的地铁站乘客运动仿真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仿真适用性分析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仿真模型步骤第58-60页
    5.2 仿真环境参数设定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乘客参数设定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细节设定第60-61页
    5.3 地铁站通过能力评价指标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设施利用率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总体通过时间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人均占有面积第62页
    5.4 实例仿真模拟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场景构建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逻辑流程配置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运行结果分析第64-65页
    5.5 实例优化与对比第65-68页
    5.6 小结第68-69页
结论与展望第69-70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69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69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3页
附录第73-75页
致谢第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地面常规公交与城市轨道交通接驳研究
下一篇:基于局部均值分解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