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贸易经济论文--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--商品流通论文--电子贸易、网上贸易论文

电子商务的伦理困境及其超越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绪论第9-13页
    一、本选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二、与本选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综述第10-12页
    三、本选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2-13页
第一章 电子商务过程的伦理解析第13-23页
    一、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电子商务的涵义与特征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的基本状况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电子商务的主要优势与先天缺陷第16-17页
    二、电子商务中的道德关系结构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电子商务中的道德主体结构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电子商务中的利益关系结构第18页
    三、对电子商务进行伦理思考的重要意义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对电子商务交易人利益实现之意义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对电子商务过程其他参与人利益的影响及意义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对市场秩序的影响及意义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对社会风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第21-23页
第二章 电子商务领域道德困境的表征和成因第23-35页
    一、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不道德行为及利益争端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交易双方的诚信问题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货物品质问题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物流虚假配送问题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卖家的虚假炒作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退换货问题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(六)交易公平问题第26-27页
    二、第三方服务品质及其所带来的利益争端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网络交易平台的服务品质问题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货物物流服务问题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支付与结算问题第29-30页
    三、电子商务领域道德困境的主要成因第30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关于电子商务的道德规范供给不足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主体资格缺乏应有的信用评估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电子商务各方参与人的道德自律不足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交易参与人各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交易过程的道德监督责任不清第33-35页
第三章 电子商务超越道德困境的思路与措施第35-42页
    一、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全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电子商务二维信用体系的健全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基于电子商务的第三方信用服务和认证机构的有效运作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社会信用管理体制的良性运行第37页
    二、电子商务的行业内部道德自律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交易参与人(卖方及第三方)的道德自律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交易参与人之间的道德监督第38-39页
    三、电子商务超越道德困境的社会支持措施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电子商务立法及奖惩机制的完善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有关电子商务的道德规范的制定或明晰化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培养全社会的诚信交易意识与诚信消费习惯第40-42页
结语第42-43页
参考文献第43-46页
致谢第46-47页
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第47页

论文共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政府预决算透明度研究
下一篇:快速消费品品牌忠诚度研究--以娃哈哈品牌的个案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