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1.1.2 课题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| 第15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公路甩挂运输相关理论概述 | 第17-24页 |
2.1 甩挂运输基本概念 | 第17-18页 |
2.2 甩挂运输的一般组织模式 | 第18-21页 |
2.2.1 一线两点、两端甩挂 | 第18页 |
2.2.2 循环甩挂 | 第18-19页 |
2.2.3 一线多点、沿途甩挂 | 第19-20页 |
2.2.4 多线一点、轮流拖带 | 第20-21页 |
2.2.5 驮背运输 | 第21页 |
2.3 我国发展公路甩挂运输的必要性 | 第21-23页 |
2.3.1 节能减排要求 | 第21-22页 |
2.3.2 经济效益显著 | 第22-2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3章 我国公路甩挂运输政策及实施现状 | 第24-32页 |
3.1 我国公路甩挂运输政策 | 第24-26页 |
3.1.1 资金政策 | 第24-25页 |
3.1.2 法规制度 | 第25页 |
3.1.3 技术政策 | 第25-26页 |
3.2 我国公路甩挂运输政策实施现状 | 第26-31页 |
3.2.1 资金政策方面 | 第26-27页 |
3.2.2 法规制度方面 | 第27-29页 |
3.2.3 技术政策方面 | 第29-31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4章 我国公路甩挂运输政策的综合评价 | 第32-54页 |
4.1 政策评价的相关理论概述 | 第32-34页 |
4.1.1 政策评价的概述 | 第32页 |
4.1.2 政策评价的流程 | 第32-33页 |
4.1.3 政策评价的作用 | 第33-34页 |
4.2 我国公路甩挂运输政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34-36页 |
4.2.1 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| 第34页 |
4.2.2 建立我国公路甩挂运输政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4-36页 |
4.3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| 第36-45页 |
4.3.1 层次分析法的概念及步骤 | 第36-39页 |
4.3.2 公路甩挂运输政策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39-45页 |
4.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甩挂运输政策的综合评价 | 第45-53页 |
4.4.1 模糊综合评价法概述及步骤 | 第45-47页 |
4.4.2 我国公路甩挂运输政策的实证分析 | 第47-53页 |
4.5 评价结果分析 | 第53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5章 完善我国公路甩挂运输政策的建议 | 第54-61页 |
5.1 资金政策 | 第54-55页 |
5.1.1 加强资金引导 | 第54-55页 |
5.1.2 落实交通事故保险政策 | 第55页 |
5.1.3 全面落实通行费优惠政策 | 第55页 |
5.2 法规制度 | 第55-57页 |
5.2.1 规范挂车通行规定 | 第56页 |
5.2.2 减少挂车检验次数制度 | 第56页 |
5.2.3 简化挂车牌证管理制度 | 第56-57页 |
5.2.4 延长挂车报废年限制度 | 第57页 |
5.2.5 完善挂车海关监管制度 | 第57页 |
5.3 技术政策 | 第57-60页 |
5.3.1 完善甩挂车辆技术标准 | 第57-58页 |
5.3.2 提高信息化水平 | 第58-59页 |
5.3.3 加强网络建设 | 第59-60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结论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附录 1 | 第66-69页 |
附录 2 | 第69-7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