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第一章绪论 | 第9-17页 |
| ·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| 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1-13页 |
| 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4页 |
| ·理论基础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5-17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| 第二章 公民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| 第17-27页 |
| ·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| 第17-18页 |
| ·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| 第17-18页 |
| ·公民教育的内涵 | 第18页 |
| ·公民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| 第18-22页 |
| ·公民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| 第18-21页 |
| ·公民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| 第21-22页 |
| ·公民教育之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| 第22-27页 |
| ·公民教育对公民社会的形成具有推动和规范作用 | 第22-23页 |
| ·公民教育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| 第23-24页 |
| ·公民教育对政治文明的构建起到保障作用 | 第24-25页 |
| ·公民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起引导作用 | 第25-27页 |
|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| 第27-35页 |
| ·当代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 | 第27-30页 |
| ·大学生公共参与行为能力低 | 第27-28页 |
| ·大学生实际法治行为能力低 | 第28-29页 |
| ·大学生道德错位现象严重 | 第29-30页 |
| ·大学生人生观存在消积因素 | 第30页 |
| ·大学生公民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0-35页 |
| ·传统臣民文化的影响 | 第31页 |
| ·系统公民教育的缺失 | 第31-32页 |
| 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误区 | 第32页 |
| 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错位 | 第32-33页 |
| ·大学生公民素质不高的主观原因 | 第33-35页 |
| 第四章 基于公民教育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| 第35-49页 |
| ·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| 第35-38页 |
| ·整合多元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方向 | 第35-37页 |
| ·建立普适型和精英型相结合的培养目标体系 | 第37-38页 |
| ·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| 第38-41页 |
| ·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| 第38-39页 |
| ·加强大学生的人权教育 | 第39-40页 |
| ·加强大学生的民主法治教育 | 第40-41页 |
| ·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| 第41-44页 |
| ·建立大学生的服务学习方法 | 第41-42页 |
| ·鼓励大学生参与义工实践 | 第42-43页 |
| ·建立多元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评价体系 | 第43-44页 |
| ·加强高校民主环境建设 | 第44-49页 |
| ·加强和完善民主制度建设 | 第44-45页 |
| ·建立民主管理的和谐体系 | 第45-46页 |
| ·调动教师和学生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| 第46-49页 |
| 第五章 结束语 | 第49-5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53-54页 |
| 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