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及培养对策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引言第9-14页
    (一)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研究背景第9页
        2.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(二)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国内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2.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(三)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研究思路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研究方法第13页
    (四)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创新点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不足之处第13-14页
一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涵义及其培养内容第14-20页
    (一)社会责任感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责任感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社会责任感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3.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第16-17页
    (二)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内容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培养大学生具有正确的社会责任认知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培养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情感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3.培养大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责任意志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4.培养大学生具有积极的社会责任行为第19-20页
二、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第20-25页
    (一)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理论依据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马克思主义责任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青年社会责任的阐述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责任的文化溯源第22页
    (二)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现实意义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顺利实现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第23-25页
三、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25-36页
    (一)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第25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部分大学生国家责任意识淡漠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部分大学生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责任感弱化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部分大学生家庭责任感缺失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部分大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缺乏第30-32页
    (二)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问题的原因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高校教育不完善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家庭教育方式失当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第35-36页
四、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对策第36-47页
    (一)政府重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制定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专项文件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创建公正和谐的社会大环境第37-38页
    (二)高校发挥社会责任感教育主阵地作用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1.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作用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实践活动第41-42页
    (三)家庭注重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引导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1.重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第43-44页
    (四)大学生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1.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提高自我实践的能力第45-47页
结语第47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1页
附录第51-54页
致谢第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
下一篇: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