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1-15页 |
1.2.1 全寿命周期理论研究 | 第11-13页 |
1.2.2 公交专用道成本效益分析研究 | 第13-15页 |
1.2.3 总结 | 第15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思路 | 第15-18页 |
第二章 公交专用道设置及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 | 第18-36页 |
2.1 公交专用道现状及意义 | 第18-22页 |
2.2 公交专用道设置条件 | 第22-24页 |
2.3 公交专用道成本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4-25页 |
2.4 公交专用道生命周期划分 | 第25-30页 |
2.4.1 全寿命周期理论 | 第25-28页 |
2.4.2 公交专用道全寿命周期 | 第28-30页 |
2.5 公交专用道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构成分析 | 第30-35页 |
2.5.1 公交专用道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框架 | 第30-31页 |
2.5.2 公交专用道全寿命周期成本构成 | 第31-34页 |
2.5.3 公交专用道全寿命周期效益构成 | 第34-35页 |
2.6 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三章 基于 BL 模型的专用道设置路段交通转移模型 | 第36-47页 |
3.1 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| 第36-37页 |
3.2 模型选择及分析基础 | 第37-39页 |
3.2.1 非集计模型 | 第37页 |
3.2.2 随机效用理论 | 第37-38页 |
3.2.3 设置公交专用道后社会车辆出行向公交转移模型选择 | 第38-39页 |
3.3 道路行程时间计算 | 第39-45页 |
3.3.1 研究方法综述 | 第39-40页 |
3.3.2 路段行驶时间的计算 | 第40-44页 |
3.3.3 交叉口延误的计算 | 第44-45页 |
3.4 基于二项 Logit 模型的出行方式转移模型研究 | 第45-46页 |
3.5 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四章 公交专用道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 | 第47-60页 |
4.1 公交专用道全寿命周期内部成本分析 | 第47-49页 |
4.2 公交专用道全寿命周期外部成本计算方法 | 第49-52页 |
4.2.1 出行时间增加成本 | 第49-51页 |
4.2.2 车辆运行增加成本 | 第51-52页 |
4.2.3 交通安全成本 | 第52页 |
4.3 公交专用道全寿命周期效益计算方法 | 第52-57页 |
4.3.1 出行时间节约效益 | 第53-55页 |
4.3.2 车辆运行成本节约效益 | 第55-56页 |
4.3.3 安全效益 | 第56页 |
4.3.4 基于 Logsum 方法的公交专用道效益分析 | 第56-57页 |
4.4 公交专用道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| 第57-59页 |
4.4.1 资金的时间价值与等值计算 | 第57-58页 |
4.4.2 公交专用道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 | 第58-59页 |
4.4.3 公交专用道全寿命周期效益模型 | 第59页 |
4.5 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五章 案例分析 | 第60-66页 |
5.1 实例背景 | 第60-61页 |
5.2 公交专用道设置效果分析 | 第61-62页 |
5.3 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计算 | 第62-63页 |
5.4 基于 Logsum 方法的公交专用道效益测算 | 第63-65页 |
5.4.1 基于 Logsum 方法的公交专用道效益计算 | 第63-64页 |
5.4.2 Logsum 方法与常规方法对比分析 | 第64-65页 |
5.5 小结 | 第65-66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66-69页 |
主要结论 | 第66-67页 |
论文创新点 | 第67页 |
有待研究的问题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