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一、序言 | 第8-21页 |
(一)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| 第8-9页 |
1. 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2. 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(二) 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9-15页 |
1.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界定 | 第9-12页 |
2. 企业成长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| 第12-14页 |
3. 融资与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 | 第14-15页 |
(三) 文献综述 | 第15-19页 |
1.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5-16页 |
2.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6-19页 |
(四) 研究的框架与内容 | 第19-20页 |
(五)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| 第20-21页 |
1. 可能的创新 | 第20页 |
2. 不足之处 | 第20-21页 |
二、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历程及问题 | 第21-26页 |
(一) 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历程 | 第21-22页 |
1. 孕育阶段(1980年-1988年) | 第21页 |
2. 初生阶段(1988年-1997年) | 第21-22页 |
3. 发展阶段(1997年-2012年) | 第22页 |
4. 快速发展阶段(2012年至今) | 第22页 |
(二) 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| 第22-26页 |
1. 经营负担沉重 | 第22-24页 |
2. 高素质人才缺乏 | 第24页 |
3.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| 第24-25页 |
4. 资金缺口大、融资困难 | 第25-26页 |
三、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现有融资模式及缺陷 | 第26-31页 |
(一) 现有主要融资模式 | 第26-27页 |
1. 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相结合模式 | 第26页 |
2.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模式 | 第26页 |
3. 权益融资与债务融资相结合模式 | 第26-27页 |
(二) 现有融资模式的主要缺陷及原因分析 | 第27-31页 |
1. 内部积累不足 | 第27页 |
2. 直接融资渠道较少、对间接融资过度依赖 | 第27-30页 |
3. 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滞后 | 第30-31页 |
四、美日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| 第31-36页 |
(一) 美国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 | 第31-33页 |
1. 市场主导型融资模式 | 第31-32页 |
2. 政策支持型融资模式 | 第32-33页 |
(二) 日本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 | 第33-34页 |
1. 政府主导型融资模式 | 第33页 |
2. 银行导向型融资模式 | 第33-34页 |
(三) 美、日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启示 | 第34-36页 |
1. 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离不开发达的资本市场 | 第34页 |
2. 政府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| 第34-35页 |
3. 大力发展以银行信贷为依托的间接融资渠道 | 第35页 |
4. 在获取银行间接融资的基础上,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 | 第35-36页 |
五、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的模式选择及制度设计 | 第36-45页 |
(一) 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的目标模式选择 | 第36-39页 |
1. 种子期融资模式 | 第36-37页 |
2. 初创期融资模式 | 第37页 |
3. 成长期融资模式 | 第37-39页 |
4. 成熟期融资模式 | 第39页 |
(二) 优化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政策措施 | 第39-45页 |
1. 科学界定科技型小微企业 | 第39-40页 |
2. 强化有关财税优惠政策 | 第40-41页 |
3. 商业银行创新信贷业务模式 | 第41-42页 |
4. 构建科技型小微企业风险投资体系 | 第42页 |
5.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,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| 第42-43页 |
6. 建立健全科技型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制 | 第43-45页 |
六、结论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后记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