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3页 |
1.1 谷胱甘肽的概要 | 第11-15页 |
1.1.1 谷胱甘肽的结构 | 第11-12页 |
1.1.2 谷胱甘肽的理化性质 | 第12页 |
1.1.3 谷胱甘肽的生理功能 | 第12-13页 |
1.1.4 谷胱甘肽的生产方式 | 第13-14页 |
1.1.5 谷胱甘肽的检测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2 硒的概要 | 第15-17页 |
1.2.1 硒的理化性质 | 第15页 |
1.2.2 硒的分布与存在状态 | 第15-16页 |
1.2.3 硒的生理功能 | 第16页 |
1.2.4 硒的有机化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2.5 硒的检测方法 | 第17页 |
1.3 硒与谷胱甘肽的相互关系 | 第17-19页 |
1.4 高产谷胱甘肽酵母富集硒的研究 | 第19-21页 |
1.4.1 酵母产谷胱甘肽的研究 | 第19页 |
1.4.2 富硒酵母的研究 | 第19-21页 |
1.5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| 第21-23页 |
1.5.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21页 |
1.5.2 主要内容 | 第21-22页 |
1.5.3 创新性 | 第22-23页 |
第2章 新铜试剂法测定酵母提取液中 GSH 的可行性研究 | 第23-35页 |
2.1 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24-25页 |
2.1.1 实验菌种 | 第24页 |
2.1.2 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24-25页 |
2.1.3 实验仪器与设备 | 第25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5-28页 |
2.2.1 培养基的配制 | 第25-26页 |
2.2.2 培养条件 | 第26页 |
2.2.3 酵母提取液的制备 | 第26页 |
2.2.4 对比实验 | 第26-28页 |
2.3 分析检测方法 | 第28-30页 |
2.3.1 菌体干重的测定 | 第28页 |
2.3.2 HPLC 法测定 GSH | 第28-29页 |
2.3.3 新铜试剂法测定 GSH | 第29-30页 |
2.4 结果与讨论 | 第30-34页 |
2.4.1 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30-31页 |
2.4.2 对比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1-3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3章 产朊假丝酵母高产 GSH 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| 第35-56页 |
3.1 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36-38页 |
3.1.1 实验菌种 | 第36页 |
3.1.2 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36-37页 |
3.1.3 实验仪器与设备 | 第37-38页 |
3.2 实验方法 | 第38-42页 |
3.2.1 培养基及补加葡萄糖的配制 | 第38页 |
3.2.2 培养条件 | 第38-39页 |
3.2.3 酵母提取液的抽提方法 | 第39页 |
3.2.4 单因素实验 | 第39-42页 |
3.3 分析检测方法 | 第42-43页 |
3.3.1 菌体干重的测定 | 第42页 |
3.3.2 HPLC 法测定 GSH | 第42页 |
3.3.3 DNS 法测量葡萄糖 | 第42-43页 |
3.4 结果与讨论 | 第43-55页 |
3.4.1 检测结果及分析 | 第43-46页 |
3.4.2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| 第46-5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4章 产朊假丝酵母高富硒能力菌种的选育及耐硒能力研究 | 第56-69页 |
4.1 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56-57页 |
4.1.1 实验菌种 | 第56页 |
4.1.2 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56-57页 |
4.1.3 实验仪器与设备 | 第57页 |
4.2 实验方法 | 第57-59页 |
4.2.1 培养基 | 第57-58页 |
4.2.2 培养条件 | 第58页 |
4.2.3 试验 | 第58-59页 |
4.3 分析测试方法 | 第59-62页 |
4.3.1 菌体干重的测定 | 第59页 |
4.3.2 硒含量的测定 | 第59-62页 |
4.4 结果与讨论 | 第62-68页 |
4.4.1 检测结果及分析 | 第62-63页 |
4.4.2 试验结果分析 | 第63-68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5章 响应面法优化产朊假丝酵母富硒工艺 | 第69-84页 |
5.1 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69-71页 |
5.1.1 实验菌种 | 第69-70页 |
5.1.2 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70页 |
5.1.3 实验仪器与设备 | 第70-71页 |
5.2 实验方法 | 第71-73页 |
5.2.1 培养基 | 第71页 |
5.2.2 培养条件 | 第71页 |
5.2.3 单因素试验 | 第71-73页 |
5.2.4 响应面法试验 | 第73页 |
5.3 分析测试方法 | 第73-74页 |
5.3.1 菌体干重的测定 | 第73-74页 |
5.3.2 硒含量的测定 | 第74页 |
5.4 结果与讨论 | 第74-82页 |
5.4.1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| 第74-79页 |
5.4.2 响应面法试验 | 第79-82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82-84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4-87页 |
6.1 结论 | 第84-85页 |
6.2 展望 | 第85-87页 |
致谢 | 第87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