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前言 | 第8-9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| 第9-14页 |
1 论文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 选题的缘由 | 第9页 |
1.2 选题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10-14页 |
2.1 大学生日本观的相关研究 | 第10-11页 |
2.2 内隐理论的相关研究 | 第11-14页 |
2.2.1 内隐理论的概念来源 | 第11-12页 |
2.2.2 内隐理论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| 第12-13页 |
2.2.3 相关研究方法概述 | 第13-14页 |
3 研究假设 | 第14页 |
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1 研究目的 | 第14页 |
2 研究对象 | 第14页 |
3 研究材料 | 第14页 |
4 研究程序 | 第14-16页 |
4.1 第一阶段:预调查 | 第14-15页 |
4.1.1 收集联想词 | 第14-15页 |
4.1.2 联想词的汇总和简化 | 第15页 |
4.2 第二阶段:项目分类 | 第15-16页 |
4.2.1 准备研究项目 | 第15-16页 |
4.2.2 对项目进行分类 | 第16页 |
4.2.3 系统聚类分析 | 第16页 |
第三部分 结果分析 | 第16-22页 |
1 一百个词的联想频率 | 第16-17页 |
2 系统聚类分析(平均联结法) | 第17-20页 |
3 基本簇和高阶簇的性别差异 | 第20-21页 |
4 基本簇和高阶簇的城乡差异 | 第21-22页 |
第四部分 讨论 | 第22-28页 |
1 “钓鱼岛”及其所属高阶簇的意义 | 第22-23页 |
2 “传统文化”及其所包含的基本簇的意义 | 第23-24页 |
3 “自然地理”和“视听传媒”及其所包含的基本簇的意义 | 第24-26页 |
4 “人文科技”及其所包含的基本簇的意义 | 第26页 |
5 建议 | 第26-28页 |
6 研究不足与启示 | 第28页 |
第五部分 结论 | 第28-3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0-32页 |
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32-33页 |
致谢 | 第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