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程禅学思想研究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II绪论 | 第10-17页 |
一、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(一)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(二)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二、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| 第12-15页 |
(一)二程对佛学的吸收 | 第12-13页 |
(二) 二程对佛学的批判 | 第13-15页 |
三、研究内容、方法思路和创新点 | 第15-17页 |
(一)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(二) 研究方法和思路 | 第16页 |
(三) 研究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第一章 二程禅学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| 第17-22页 |
一、时代背景 | 第17-18页 |
二、理论渊源 | 第18-22页 |
(一)佛学之源 | 第18-21页 |
(二)儒学之源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二程禅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| 第22-30页 |
一、“主敬去扰”的禅修 | 第22-23页 |
二、“积习贯通”的禅机 | 第23-25页 |
三、“生死如水沤”的禅悟 | 第25-27页 |
四、“不动心”的禅境 | 第27-30页 |
第三章 二程禅学思想的特征 | 第30-37页 |
一、援禅入儒,建纲立体 | 第30-32页 |
二、体大思精,边缘倾向 | 第32-33页 |
三、以禅解易,兼济互利 | 第33-34页 |
四、以迹批佛,未达其道 | 第34-37页 |
第四章 二程禅学思想的价值 | 第37-43页 |
一、二程禅学思想的历史价值 | 第37-40页 |
(一)丰富洛学学派理论 ,开创了后世弟子入禅先河 | 第37-38页 |
(二)深化禅学义理的理解,促进了儒学体系的重构 | 第38-40页 |
二、二程禅学思想的现实价值 | 第40-43页 |
(一)有利于提高个体道德修养,完善社会道德教育 | 第40-41页 |
(二)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,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| 第41-42页 |
(三)有利于端正文化选择态度,激发文化创新意识 | 第42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
一、文献著作 | 第44页 |
二、期刊论文 | 第44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