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2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一、理论意义 | 第12-13页 |
二、实践意义 | 第13页 |
第三节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一、文献法 | 第13页 |
二、问卷调查法 | 第13页 |
三、访谈法 | 第13-14页 |
四、比较研究法 | 第14页 |
第四节 文献综述 | 第14-22页 |
一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20页 |
二、国外研究现状 | 第20-21页 |
三、文献述评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| 第22-28页 |
第一节 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概念 | 第22-24页 |
一、中外合作办学的内涵 | 第22页 |
二、中外合作办学的分类 | 第22-24页 |
第二节 相关理论阐述 | 第24-28页 |
一、优质教育资源理论 | 第24-25页 |
二、比较优势理论 | 第25-26页 |
三、委托——代理理论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 | 第28-34页 |
第一节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法律及政策梳理 | 第28-32页 |
一、相关法律 | 第28页 |
二、相关政策梳理 | 第28-32页 |
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历程回顾 | 第32-34页 |
一、第一阶段:改革开放——1993年 | 第32页 |
二、第二阶段:1993年——2003年 | 第32-33页 |
三、第三阶段:2003年——2015年底 | 第33页 |
四、第四阶段:2016年至今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云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证研究 | 第34-49页 |
第一节 云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总体概况 | 第34-45页 |
一、办学规模稳步扩大 | 第35-38页 |
二、办学模式丰富多样 | 第38-40页 |
三、办学结构逐渐优化 | 第40-42页 |
四、管理体制 | 第42-44页 |
五、教师队伍 | 第44-45页 |
第二节 云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取得的成绩 | 第45-49页 |
一、增强教育交流,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| 第45页 |
二、优化高校师资结构 | 第45-46页 |
三、利于国际化人才培养 | 第46-47页 |
四、有利于高校自身发展,推动高等教育改革 | 第47-49页 |
第五章 云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| 第49-61页 |
第一节 云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 | 第49-57页 |
一、发展规模小 | 第49-50页 |
二、分布结构不平衡 | 第50-51页 |
三、国际化课程体系缺乏 | 第51-52页 |
四、国际化教师队伍的缺乏 | 第52-54页 |
五、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 | 第54-55页 |
六、学生英语水平较差 | 第55-57页 |
第二节 影响云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原因分析 | 第57-61页 |
一、客观原因分析 | 第57-59页 |
二、主观原因 | 第59-61页 |
第六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 | 第61-77页 |
第一节 跨国高等教育输出国的经验与启示 | 第61-68页 |
一、美国的跨国高等教育 | 第61-64页 |
二、澳大利亚的跨国高等教育 | 第64-66页 |
三、对云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启示 | 第66-68页 |
第二节 跨国高等教育输入国的经验与启示 | 第68-71页 |
一、马来西亚的跨国高等教育 | 第68-70页 |
二、对云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启示 | 第70-71页 |
第三节 我国发达地区的中外合作办学经验与启示 | 第71-77页 |
一、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—宁波诺丁汉大学 | 第71-73页 |
二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——东北财经大学与英国厄尔斯特大学合作办学项目 | 第73-75页 |
三、对云南省中外合作办学的启示 | 第75-77页 |
第七章 云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| 第77-87页 |
第一节 政府层面 | 第77-82页 |
一、加强对云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宏观调控 | 第77-79页 |
二、健全中外合作办学政策法规 | 第79-80页 |
三、完善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 | 第80-81页 |
四、强化舆论引导,加强信息公开网络平台建设 | 第81-82页 |
第二节 高校层面 | 第82-85页 |
一、增强国际化意识,国际化管理 | 第82页 |
二、提高自身办学水平,吸引优质生源 | 第82-83页 |
三、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建设 | 第83-84页 |
四、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,教学方法改革 | 第84-85页 |
第三节 社会层面 | 第85-87页 |
一、搭建“民心相通”桥梁 | 第85-86页 |
二、强化第三方机构的作用 | 第86-87页 |
结论 | 第87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4页 |
附录A 关于云南省中外合作办学问题的研究—学生问卷 | 第94-97页 |
附录B 关于云南省中外合作办学问题的研究—教师问卷 | 第97-100页 |
附录C 访谈提纲 | 第100-101页 |
致谢 | 第101-102页 |
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| 第102-10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