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区车辆尾气排放特性及设置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8页 |
1.2.1 国内外养护工作区研究 | 第10-13页 |
1.2.2 国内外机动车尾气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| 第13-15页 |
1.2.3 国内外尾气排放预测模型研究 | 第15-16页 |
1.2.4 国内外尾气排放模型应用研究 | 第16-17页 |
1.2.5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| 第17-18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8-21页 |
1.3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区特性及设计关键指标分析 | 第21-31页 |
2.1 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区组成及设置方式 | 第21-24页 |
2.1.1 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区组成 | 第21-22页 |
2.1.2 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区设置方式 | 第22-24页 |
2.2 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区特性分析 | 第24-26页 |
2.2.1 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区交通流特性 | 第24-25页 |
2.2.2 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区道路特性 | 第25-26页 |
2.2.3 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区车辆行驶特性 | 第26页 |
2.3 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区设置存在的问题 | 第26-30页 |
2.3.1 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区限速设置 | 第26-27页 |
2.3.2 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区各段长度设置 | 第27-30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多车道养护工作区车辆排放仿真平台建立研究 | 第31-47页 |
3.1 仿真平台构建思路 | 第31页 |
3.2 交通仿真模型及尾气排放模型确定 | 第31-35页 |
3.2.1 交通仿真软件VISSIM | 第31-32页 |
3.2.2 尾气排放仿真软件MOVES | 第32-35页 |
3.3 养护工作区尾气排放预测平台建立 | 第35-45页 |
3.3.1 养护工作区交通仿真模型建立 | 第35-38页 |
3.3.2 养护工作区交通与排放交互平台建立 | 第38-41页 |
3.3.3 养护工作区排放模型建立 | 第41-4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第四章 不同养护工作区设置下车辆尾气排放特性分析 | 第47-57页 |
4.1 典型多车道养护工作区车辆尾气排放率 | 第47-51页 |
4.1.1 封闭单车道 | 第47-49页 |
4.1.2 封闭双车道 | 第49-51页 |
4.2 养护工作区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1-55页 |
4.2.1 交通量 | 第51-52页 |
4.2.2 大车率 | 第52-53页 |
4.2.3 坡度 | 第53-54页 |
4.2.4 限速值 | 第54-55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五章 多车道养护工作区设置技术研究 | 第57-69页 |
5.1 多车养护工作区警告区长度设置研究 | 第57-62页 |
5.1.1 车流波分析 | 第57-60页 |
5.1.2 排队长度预测 | 第60-62页 |
5.1.3 实例分析 | 第62页 |
5.2 多车道养护工作区限速方案研究 | 第62-67页 |
5.2.1 限速方案评价指标 | 第62-63页 |
5.2.2 限速方案评价方法 | 第63-64页 |
5.2.3 限速方案确定 | 第64-67页 |
5.2.4 多车道养护工作区限速推荐值 | 第67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9-73页 |
6.1 主要研究成果 | 第69-70页 |
6.2 主要创新点 | 第70-71页 |
6.3 进一步研究建议 | 第71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