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0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32页 |
1.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球墨铸铁凝固特点与缩孔缩松形成的研究 | 第13-26页 |
1.2.1 球墨铸铁缩孔缩松分类 | 第14-15页 |
1.2.2 球墨铸铁的凝固特点 | 第15-16页 |
1.2.3 球墨铸铁凝固过程的研究 | 第16-19页 |
1.2.4 球墨铸铁缩孔、缩松的形成机制 | 第19-21页 |
1.2.5 球墨铸铁工艺因素对缩孔缩松形成的影响 | 第21-26页 |
1.3 当前防止球墨铸铁件缩松缩孔的主要控制手段 | 第26-30页 |
1.3.1 应用均衡凝固技术解决球墨铸铁件缩孔、缩松 | 第26-27页 |
1.3.2 利用石墨化膨胀自补缩解决球墨铸铁件缩孔、缩松 | 第27-28页 |
1.3.3 通过消除生产过程异常因素降低球铁件产生缩孔、缩松的倾向 | 第28-29页 |
1.3.4 增加球墨铸铁件凝固速度防止缩孔缩松的产生 | 第29页 |
1.3.5 合理选择、设置冒口解决铸件缩孔、缩松缺陷 | 第29-30页 |
1.3.6 采用新型球化剂或孕育剂减少铸件缩孔、缩松 | 第30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30-32页 |
第二章 球墨铸铁件缩孔缩松形成因素的试验研究 | 第32-46页 |
2.1 试验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| 第32-33页 |
2.2 主要试验设备 | 第33页 |
2.3 试验条件 | 第33-36页 |
2.3.1 铸型条件 | 第34页 |
2.3.2 铁水熔炼及炉前处理 | 第34-35页 |
2.3.3 试块收缩缺陷类别 | 第35页 |
2.3.4 试块缩陷的体积测量 | 第35-36页 |
2.3.5 试样收缩缺陷率计算方法 | 第36页 |
2.4 试验数据 | 第36-37页 |
2.5 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7-44页 |
2.5.1 铸型条件对试块收缩缺陷的影响 | 第37-40页 |
2.5.2 铁水碳当量对湿型砂铸型试块收缩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2.5.3 孕育量对湿型砂试块收缩缺陷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2.5.4 浇注温度对试块收缩缺陷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2.6 本章节小结 | 第44-46页 |
第三章 轮边减速器壳缩孔缩松缺陷的成因分析 | 第46-58页 |
3.1 轮边减速器壳的生产工艺 | 第46-47页 |
3.2 缺陷描述 | 第47页 |
3.3 缩孔缩松缺陷原因分析 | 第47-55页 |
3.3.1 湿型砂铸型刚度偏低 | 第47-48页 |
3.3.2 浇注温度过高、浇注包残留铁水过多导致铸件产生缩孔缩松倾向增大 | 第48-50页 |
3.3.3 含Si量或碳当量偏低导致铸件产生缩孔缩松 | 第50-52页 |
3.3.4 孕育量过大或孕育方式不当 | 第52页 |
3.3.5 冷却片激冷效果不足 | 第52-54页 |
3.3.6 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 | 第54-55页 |
3.3.7 生铁遗传性对缩孔缩松缺陷的影响 | 第5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8页 |
第四章 防止轮边减速器壳铸件缩孔缩松的改进措施及实施验证 | 第58-64页 |
4.1 防止轮边减速器壳缩孔缩松的实施计划 | 第58-59页 |
4.2 实施情况 | 第59-64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64-66页 |
第六章 有待解决的问题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2-73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