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1.5 研究意义 | 第12-15页 |
2 新课程标准下生物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| 第15-25页 |
2.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| 第15-17页 |
2.2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| 第17-18页 |
2.3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| 第18-20页 |
2.4 范例教学理论 | 第20-22页 |
2.5 探究学习理论 | 第22-25页 |
3 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观、教师观及课堂观 | 第25-37页 |
3.1 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观 | 第26-28页 |
3.1.1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| 第26-27页 |
3.1.2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| 第27页 |
3.1.3 平等的对待学生 | 第27-28页 |
3.2 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教师观 | 第28-30页 |
3.2.1 生物教师要有对教学内容高度整合的能力 | 第28-29页 |
3.2.2 教师应尽快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来适应角色转换 | 第29页 |
3.2.3 教师要运用全新的理念评价我们的学生 | 第29-30页 |
3.3 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课堂观 | 第30-34页 |
3.3.1 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变 | 第31-32页 |
3.3.2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| 第32-33页 |
3.3.3 课堂教学中的氛围 | 第33-34页 |
3.4 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 | 第34-37页 |
3.4.1、理想课堂的基本原则 | 第34-35页 |
3.4.2 理想课堂的具体形式 | 第35-37页 |
4 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| 第37-53页 |
4.1 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的要求 | 第37-38页 |
4.2 构建高效生物课堂的策略 | 第38-45页 |
4.2.1 了解学生,因材施教 | 第38-39页 |
4.2.2 做好课前教学的准备工作 | 第39-40页 |
4.2.3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| 第40-41页 |
4.2.4 把课堂“还给”学生 | 第41-43页 |
4.2.5 课后总结及学校听课评价 | 第43-45页 |
4.3 实施高效生物课堂的案例分析 | 第45-50页 |
4.4 构建高效生物课堂的效果和反思 | 第50-53页 |
5 结语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