弱式任务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验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1. 引言 | 第12-15页 |
·研究的背景和内容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| 第13页 |
·本文的结构和框架 | 第13-15页 |
2. 文献综述 | 第15-26页 |
·任务型语言教学与任务的概念 | 第15-16页 |
·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定义 | 第15页 |
·任务的定义 | 第15-16页 |
·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综述 | 第16-19页 |
·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语言观和语用观 | 第17页 |
·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输入与互动假设理论 | 第17页 |
·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认知理论 | 第17-18页 |
·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建构主义理论 | 第18-19页 |
·国内外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 | 第19-22页 |
·国外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 | 第19-21页 |
·班加罗尔的交际语言教学实践 | 第19页 |
·纽南的课堂交际任务及其结构 | 第19-20页 |
·威尔斯的任务类型及教学操作模式 | 第20页 |
·斯坎翰的语言学习认知法 | 第20-21页 |
·国内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 | 第21-22页 |
·《课程标准》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 | 第21-22页 |
·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讨、学习和会议 | 第22页 |
·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 | 第22-23页 |
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语言知识和规则的学习 | 第22-23页 |
·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课堂 | 第23页 |
·学习活动以表达意义为主 | 第23页 |
·鼓励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整体联系 | 第23页 |
·五步教学法 | 第23-24页 |
·五步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研究 | 第24-26页 |
3. 弱式任务法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| 第26-47页 |
·弱式任务法的提出 | 第26页 |
·弱式任务法的本质 | 第26-27页 |
·弱式任务法的理论依据及相关研究 | 第27-29页 |
·广义的任务与侠义的任务 | 第27页 |
·两种交际观:强交际观和弱交际观 | 第27-28页 |
·把英语作为目的语来学习的外语学习特点 | 第28-29页 |
·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两种教学法结合的可行性 | 第30-34页 |
·两种交际观的比较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任务型语言教学与传统五步教学法的比较分析 | 第31-32页 |
·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优点 | 第32-34页 |
·建立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堂 | 第32-33页 |
·发展学习者的语言真实运用能力 | 第33页 |
·为学习者提供更多交流互动、意义协商的机会 | 第33页 |
·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以及解决问题和做事的能力 | 第33-34页 |
·五步教学法的优点 | 第34页 |
·两种教学法结合的必要性 | 第34-41页 |
·五步教学法的局限性 | 第35-36页 |
·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局限性 | 第36-41页 |
·任务型语言教学不能发展语言的全部功能 | 第36-37页 |
·对"在做中学,在用中学"学习方式的质疑 | 第37页 |
·任务型语言教学与我国传统学习文化的差异 | 第37-39页 |
·我国的社会环境与任务型语言教学 | 第39页 |
·适应范围的局限性 | 第39-40页 |
·对性格内向学习者的不适应性 | 第40-41页 |
·弱式任务法的教学操作模式 | 第41-44页 |
·弱式任务法的任务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| 第44-45页 |
·任务和练习的区别 | 第45-47页 |
4. "弱式任务法"的教学案例及试验研究 | 第47-59页 |
·弱式任务法的教学案例 | 第47-49页 |
·弱式任务法的教学实验研究 | 第49-58页 |
·研究的目的 | 第49页 |
·研究的内容 | 第49页 |
·研究的对象 | 第49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49-50页 |
·数据收集与分析 | 第50-58页 |
·口语测试与数据分析 | 第50-52页 |
·综合能力测试与数据分析 | 第52-56页 |
·读、写能力测试与数据分析 | 第56-58页 |
·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| 第58-59页 |
5. 结论 | 第59-61页 |
6. 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附件一 | 第64-67页 |
附件二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