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论文

基于气候舒适性的川西平原传统城镇空间形态影响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1章 绪论第12-28页
    1.1 研究缘起第12-14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1.3 研究对象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川西平原气候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气候舒适性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城镇空间形态第17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第17-19页
    1.5 研究理论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人体舒适性理论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短板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适应性规划理论第21页
    1.6 研究方法第21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文献资料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实地踏勘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6.3 问卷调查法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6.4 主客观评价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6.5 实证研究法第26页
    1.7 研究框架第26-28页
第2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第28-54页
    2.1 气候舒适性的研究综述第28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气候舒适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气候舒适性评价的研究综述第33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在规划与建设领域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第39-41页
    2.2 气候与城镇空间形态关系的研究综述第41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气候与城镇空间形态的国外研究综述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气候与城镇空间形态的国内研究综述第46-52页
    2.3 气候舒适性与城镇空间形态的作用体系第52-54页
第3章 川西平原四季气候舒适性特征研究第54-70页
    3.1 川西平原气候特征概况第54-56页
    3.2 川西平原四季气候舒适性的主观评价研究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春季气候舒适性的主观评价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夏季气候舒适性的主观评价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秋季气候舒适性的主观评价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冬季气候舒适性的主观评价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四季气候舒适性主观评价总结第60-61页
    3.3 川西平原四季气候舒适性的客观评价第61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春季气候舒适性的客观评价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夏季气候舒适性的客观评价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秋季气候舒适性的客观评价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冬季气候舒适性的客观评价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四季气候舒适性的客观评价总结第68页
    3.4 川西平原四季气候舒适性限制因子的确定第68-70页
第4章 川西传统城镇空间形态与气候舒适性的实证研究第70-128页
    4.1 空间形态宏观层面的实证研究第70-8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对城镇选址的实证研究第70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对城镇结构的实证研究第78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对城镇土地利用的实证研究第82-89页
    4.2 空间形态中观层面的实证研究第89-11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对街道系统的实证研究第8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对开敞空间的实证研究第100-10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对市政基础的实证研究第106-110页
    4.3 基于weather tool分析软件的实证研究第110-12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Weather tool软件介绍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基于weather tool的成都市气候分析第111-11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被动式策略对成都四季气候热舒适区间的影响第114-12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被动式策略采用前后气候舒适度对比第120-12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小结第121-122页
    4.4 人体对空间气候舒适性的实证研究第122-12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春季人们对城镇空间的使用情况研究第122-12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夏季人们对城镇空间的使用情况研究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秋季人们对城镇空间的使用情况分析第12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冬季人们对城镇空间的使用情况研究第124-126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126-128页
第5章 对川西现代城镇规划与建设的启示第128-137页
    5.1 对规划技术层面的启示第128-13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对城镇选址气候分析的启示第128-12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对城镇结构规划的启示第129-13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启示第130-13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对城镇街道布局规划的启示第131-13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对城镇市政基础的启示第132-134页
    5.2 加强对植物水体的利用第134-13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开敞空间体系的构建第13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对植物的利用第134-13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对水体的利用第136-137页
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37-140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137-138页
    6.2 不足第138-139页
    6.3 展望第139-140页
致谢第140-141页
参考文献第141-144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4-145页
附录第145-157页
    附录1:川西平原气候舒适性主观感受调研问卷第145-147页
    附录2:主要传统城镇情况简介第147-155页
    附录3:论文图片来源第155-157页
    附录4:论文表格来源第157页

论文共1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喷油正时及EGR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CFD研究
下一篇:中型液压挖掘机回转系统节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