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8页 |
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第二节 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一、理论意义 | 第10页 |
二、实践意义 | 第10-11页 |
第三节 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一、国外关于美国家庭学校的研究 | 第11-15页 |
二、国内关于美国家庭学校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第四节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一、文献研究法 | 第16页 |
二、历史研究法 | 第16-17页 |
第五节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7-18页 |
一、学校教育 | 第17页 |
二、家庭教育 | 第17页 |
三、家庭学校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美国家庭学校现状 | 第18-33页 |
第一节 美国家庭学校的申请程序及其规定 | 第18-21页 |
一、以康涅狄克州为例 | 第19-20页 |
二、以加利福尼亚为例 | 第20页 |
三、以新罕布什尔州为例 | 第20页 |
四、以纽约州为例 | 第20-21页 |
第二节 美国家庭学校的规模 | 第21-22页 |
第三节 美国家庭学校的类型 | 第22-25页 |
一、按教育风格来分,可分为传统型、折中型、极端型 | 第22-23页 |
二、按教育形式来分,可分为部分家庭学校和完全家庭学校 | 第23-24页 |
三、按地域来分,可分为城市家庭学校、农村家庭学校 | 第24-25页 |
第四节 美国家庭学校的教学资源 | 第25-26页 |
一、师资情况 | 第25页 |
二、教材来源 | 第25-26页 |
第五节 美国家庭学校的教学方法 | 第26-33页 |
一、经典教学法 | 第27-28页 |
二、夏洛特梅森教学法 | 第28-30页 |
三、托马斯·杰斐逊教学法 | 第30-31页 |
四、宗教原则教学法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美国家庭学校的成效及其原因分析 | 第33-42页 |
第一节 美国家庭学校取得的成效 | 第33-36页 |
一、优秀的学业成绩 | 第33-34页 |
二、良好的道德品质 | 第34-35页 |
三、理想的毕业取向 | 第35页 |
四、良好的社会化情况 | 第35-36页 |
第二节 美国家庭学校取得成效的原因分析 | 第36-42页 |
一、美国人的“自由民主”的精神及健全的法律体系 | 第37-38页 |
二、家庭学校教育的灵活性 | 第38-40页 |
三、家庭学校教师的独特性 | 第40-42页 |
第四章 美国家庭学校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| 第42-49页 |
第一节 我国家庭学校可行性分析 | 第42-46页 |
第二节 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| 第46-49页 |
(一) 建立家庭教育的法律法规 | 第47页 |
(二) 创建学习型家庭 | 第47-49页 |
结语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4页 |
附录 | 第54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