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汽车工程论文--汽车制造工艺论文

汽车门框上条三维拉弯成形仿真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8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9-10页
    1.2 型材拉弯加工概况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转台式拉弯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张臂式拉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柔性拉弯第11-13页
    1.3 型材拉弯回弹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常用拉弯成形数值模拟软件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三维拉弯成形仿真建模的特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国内外拉弯回弹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1.4 本课题研究背影及选题意义第16-17页
    1.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-18页
第二章 门框上条拉弯回弹有限元仿真理论基础第18-27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18页
    2.2 材料非线性本构关系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屈服准则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硬化准则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流动准则第20页
    2.3 材料本构模型参数识别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连续响应面优化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2.4 连续体的离散化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壳单元的使用条件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薄壳与厚壳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壳单元质量检查第22-24页
    2.5 有限元求解方法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动态显式有限元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静态隐式有限元法第25-26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26-27页
第三章 金属材料非线性本构参数优化识别方法第27-37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27页
    3.2 单轴拉伸试验第27-28页
    3.3 单轴拉伸试验有限元模型第28-30页
    3.4 试验仿真参数优化识别第30-33页
    3.5 参数识别结果及其验证第33-36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36-37页
第四章 门框上条三维拉弯有限元仿真与试验研究第37-59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37-38页
    4.2 门框上条三维拉弯分析第38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材料定义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单元定义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接触定义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约束条件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载荷条件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提高模型求解效率的策略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7 能量平衡第47-48页
    4.3 门框上条回弹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4.4 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验证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验证试验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验证第51-52页
    4.5 门框上条拉弯成形机理研究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成形过程中的等效应力分布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成形过程中的真实应变分布第53-55页
    4.6 材料流动规律研究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成形过程中的型材整体厚度变化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成形过程中的型材截面厚度变化第56-58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第五章 型材拉弯截面变形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第59-69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59页
    5.2 门框上条截面变形评价方法第59-60页
    5.3 门框上条设计方案择优选型第60-64页
    5.4 门框上条拉弯工艺参数对截面变形影响分析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门框上条截面变形影响因素显著性分析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门框上条主要工艺参数对截面变形的影响第66-68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68-69页
结论及展望第69-71页
    1.结论第69-70页
    2.展望第70-71页
致谢第71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加氢站选址定容优化
下一篇:进气涡流对无节气门汽油机燃烧性能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