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教师课堂关怀行为的个案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绪论 | 第8-22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(一)实践背景 | 第8-9页 |
(二)理论背景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(一)教师关怀行为的内涵研究 | 第10-11页 |
(二)教师课堂关怀行为表现研究 | 第11-12页 |
(三)教师关怀行为应用现状研究 | 第12-14页 |
三、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(一)研究问题 | 第14页 |
(二)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15-22页 |
(一)取样设计 | 第16-17页 |
(二)资料收集 | 第17-18页 |
(三)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| 第18-19页 |
(四)研究伦理 | 第19-22页 |
第一章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| 第22-28页 |
一、关怀教育理论 | 第22-26页 |
(一)关怀的概念界定 | 第22-24页 |
(二)关怀的结构分析 | 第24页 |
(三)关怀的主要特征 | 第24-25页 |
(四)关怀的主要方法 | 第25-26页 |
二、关怀教育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| 第26-28页 |
第二章 小学教师对关怀学生的认知 | 第28-32页 |
一、小学教师对关怀学生内涵的理解 | 第28-29页 |
(一)关怀学生是“良心”的体现 | 第28页 |
(二)关怀学生是“爱心”的体现 | 第28-29页 |
(三)关怀学生是“关怀关系”的形成 | 第29页 |
二、小学教师对关怀学生作用的认知 | 第29-32页 |
(一)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| 第29页 |
(二)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| 第29-32页 |
第三章 小学教师课堂关怀行为表现及存在问题 | 第32-40页 |
一、小学教师课堂关怀行为的表现 | 第32-36页 |
(一)“管理型”课堂关怀行为 | 第32-33页 |
(二)“学术型”课堂关怀行为 | 第33-34页 |
(三)“人际型”课堂关怀行为 | 第34-36页 |
二、小学教师课堂关怀行为存在的问题 | 第36-40页 |
(一)教师课堂关怀行为呈现专断性 | 第36页 |
(二)教师课堂关怀行为呈现功利性 | 第36-37页 |
(三)教师课堂关怀行为呈现单向性 | 第37-40页 |
第四章 小学教师课堂关怀行为的影响因素 | 第40-44页 |
一、影响小学教师课堂关怀行为的内部因素 | 第40-41页 |
(一)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 | 第40页 |
(二)学生的课堂表现 | 第40-41页 |
二、影响小学教师课堂关怀行为的外部因素 | 第41-44页 |
(一)现代学校制度的制约 | 第41页 |
(二)家长态度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(三)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| 第42-44页 |
第五章 小学教师课堂关怀行为的提升策略 | 第44-48页 |
一、提升教师课堂关怀行为水平 | 第44-45页 |
(一)树立正确的关怀理念 | 第44页 |
(二)“唤醒”教师的关怀情感 | 第44-45页 |
(三)建立良好的关怀关系 | 第45页 |
二、加强学生对教师课堂关怀行为的理解 | 第45页 |
三、营造良好的教育大环境 | 第45-48页 |
(一)营造家校合作的关怀氛围 | 第45-46页 |
(二)营造良好的社会关怀氛围 | 第46-48页 |
结语 | 第48-50页 |
注释 | 第50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附录一:访谈提纲 | 第58-60页 |
附录二:课堂观察计划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