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绪论 | 第9-21页 |
一、选题缘由 | 第9-10页 |
(一)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| 第9页 |
(二)充分开发家长资源的需要 | 第9-10页 |
(三)构建家园共同体的需要 | 第10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0-19页 |
(一)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(二)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(三)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 | 第18-19页 |
三、研究计划 | 第19-21页 |
(一)研究目的 | 第19页 |
(二)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(三)研究意义 | 第19-20页 |
(四)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20页 |
(五)研究创新点 | 第20-21页 |
第一章 幼儿园家长助教概述 | 第21-25页 |
一、幼儿园家长助教的概念界定 | 第21页 |
二、幼儿园家长助教的价值 | 第21-25页 |
(一)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| 第21-23页 |
(二)增强家长的教育能力 | 第23-24页 |
(三)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 | 第24-25页 |
第二章 幼儿园家长助教的现状 | 第25-43页 |
一、家长对充当助教的认识 | 第25-28页 |
(一)家长对助教内容的了解 | 第25-26页 |
(二)家长对参加助教的态度 | 第26-27页 |
(三)家长对助教价值的把握 | 第27-28页 |
二、幼儿园家长助教的准备工作 | 第28-32页 |
(一)帮助家长了解助教的渠道 | 第28-29页 |
(二)家长参与助教的时间安排 | 第29-30页 |
(三)家长助教的所需物品准备 | 第30-31页 |
(四)家长的助教知识经验准备 | 第31-32页 |
三、幼儿园家长助教的频率 | 第32-34页 |
(一)幼儿园开展家长助教的频率 | 第32页 |
(二)不同家长角色参与助教的频率 | 第32-34页 |
四、家长助教的主要内容来源 | 第34-38页 |
(一)家长的职业 | 第34-35页 |
(二)家长的兴趣特长 | 第35-36页 |
(三)幼儿园课程需要 | 第36-38页 |
五、家长助教的主要形式 | 第38-43页 |
(一)集体教学中的家长助教 | 第38-40页 |
(二)区域活动中的家长助教 | 第40-41页 |
(三)生活活动中的家长助教 | 第41-43页 |
第三章 幼儿园家长助教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| 第43-48页 |
一、幼儿园家长助教存在的问题 | 第43-45页 |
(一)家长助教过于被动 | 第43页 |
(二)家长的助教知识经验准备欠缺 | 第43页 |
(三)家长助教开展相对随意 | 第43-44页 |
(四)开展家长助教的形式单一 | 第44页 |
(五)父亲参与助教的频率低 | 第44-45页 |
二、幼儿园家长助教的问题归因 | 第45-48页 |
(一)家长的助教意识薄弱 | 第45页 |
(二)家长的教育经验不足 | 第45-46页 |
(三)教师对家长助教的指导不够 | 第46页 |
(四)幼儿园家长助教的工作缺乏计划性 | 第46页 |
(五)父亲角色的传统观念束缚 | 第46-48页 |
第四章 幼儿园完善家长助教的策略 | 第48-61页 |
一、增强家长助教意识,提高家长助教能力 | 第48-49页 |
(一)充分利用家长分享会,引发家长对助教工作的共鸣 | 第48页 |
(二)进行家长约谈活动,帮助家长明确助教的价值 | 第48-49页 |
(三)利用家长学校,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| 第49页 |
二、加强家园沟通管理,建立家长助教规章制度 | 第49-50页 |
(一)帮助家长明确建立助教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| 第50页 |
(二)家长助教规章制度的建立 | 第50页 |
三、加强教师对家长助教工作的指导 | 第50-53页 |
(一)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家长助教知识 | 第51页 |
(二)增进与相关专家的交流 | 第51-52页 |
(三)利用主题研讨会加强家长助教活动的教研 | 第52页 |
(四)多方面指导家长进行助教 | 第52-53页 |
(五)灵活使用指导策略 | 第53页 |
四、拓展家长助教的形式 | 第53-57页 |
(一)“走出去”式家长助教 | 第54-55页 |
(二)园本课程中的家长助教 | 第55页 |
(三)“互联网+”式家长助教 | 第55-57页 |
五、转变父亲传统观念,增加父亲助教机会 | 第57-61页 |
(一)帮助父亲明确参与助教的价值 | 第57-58页 |
(二)加强对父亲参与助教的宣传 | 第58-59页 |
(三)积极开发父亲助教形式 | 第59-61页 |
结语 | 第61-62页 |
注释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8页 |
附录 | 第68-7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