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学校管理论文

马克思人学理论对当代高校教育救助的启示研究

中文摘要第5-6页
英文摘要第6-7页
1 引言第11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2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12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研究现状评述第18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1.4 研究创新点第19-20页
2 马克思人学理论视阈下高校教育救助的相关概述第20-32页
    2.1 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内涵及实质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内涵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实质第22-24页
    2.2 马克思人学理论的优势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我国传统救助思想及其局限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马克思人学理论产生以前西方救助思想及其局限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马克思人学理论视阈下的社会救助思想及其优势第25-26页
    2.3 马克思人学理论视阈下高校教育救助的目标与内容第26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高校教育救助的内涵及形式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马克思人学理论视阈下高校教育救助的目标与内容第28-32页
3 当代高校教育救助存在的困境第32-37页
    3.1 教育救助目标偏离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基础性目标未完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根本性目标偏离第33页
    3.2 教育救助内容不完整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精神救助缺失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服务救助内容缺位第34-35页
    3.3 教育救助过程弊端凸显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救助者人本意识缺失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受助者主体意识不足第35-37页
4 当代高校教育救助困境的原因分析第37-44页
    4.1 教育救助“人”的理念缺失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物质救助为主,忽视精神救助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生存救助遮蔽发展需求第38页
    4.2 教育救助对象作为“人”被异化,衍生救助欺诈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伪造贫困生身份的行为较为多见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救助资源滥用现象突出第39页
    4.3 教育救助客观运行条件不完善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教育救助政策不健全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教育救助资金保障不力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教育救助队伍建设不到位第42-44页
5 马克思人学理论对当代高校教育救助的启示第44-55页
    5.1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,转变教育救助理念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加强价值引领,重视精神救助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重视贫困生主体性培养第46-47页
    5.2 立足人的需要,丰富教育救助内容与方式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增加教育救助服务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完善发展性教育救助方式第48-51页
    5.3 重视人的目标指向,完善高校教育救助管理体系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建立健全教育救助法律法规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建立科学的贫困生认定机制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多方引资保障教育救助经费,实现精准救助第53-55页
6 结语第55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60页
附录: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60-61页
致谢第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利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
下一篇:师范生职业选择叙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