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国家法、宪法论文

应予补偿财产权限制的本土化困境及其制度应对

致谢第4-6页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页
1 引言第10-13页
2 规范与案例: 应予补偿财产权限制的现状梳理第13-24页
    2.1 公权力限制财产权行为的类型第13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权力主体角度: 立法型限制与行政型限制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限制方式角度第13-18页
    2.2 司法之回应与存在的问题第18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典型案例梳理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现实困境与问题核心第22-24页
3 理论与经验: 应予补偿财产权限制的基本理论与最新发展第24-35页
    3.1 补偿的正当性根基第24-25页
    3.2 构成要件体系第25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主观要件: 须为公共利益的需要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客观要件: 存在对财产权的限制性行为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结果要件: 必须达到特别牺牲程度第28-31页
    3.3 制度的异化趋势: 公共利益标准的冷落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异化的现实因素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“限制”与“补偿”审查的合理架构第33-35页
4 反思和重构: 我国应予补偿财产权限制的制度现实第35-46页
    4.1 现有规范体系下救济之可能与不足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宪法上的财产权规范结构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部门法视野下之请求权基础第37-39页
    4.2 司法审查的现实困境和根源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作为审查依据的规范缺位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主动裁量的不可期待性第39-41页
    4.3 现行制度体系下司法审查路径的重构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路径之一: 撤销之诉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路径之二: 请求直接补偿的给付之诉第43-46页
5 方法与对策: 应予补偿财产权限制的体系性制度建构第46-54页
    5.1 形成环节: 立法控制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根本原则: 法律保留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补偿立法的形式选择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损失结果认定的可操作化第47-50页
    5.2 执行环节: 程序控制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民主性的保障: 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科学性的支撑: 专家论证与评估调整第51页
    5.3 效果评价:司法控制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司法介入时点: 行政机关先行处理的前置设计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司法能动空间: 案例指导制度的适用积累第53-54页
6 结语第54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58页
作者简历第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美国民众书面文化因素对宪法诞生的影响
下一篇:我国行政协助制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