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软件论文--程序设计、软件工程论文--软件工程论文

工作流建模过程的分析与设计

第一章 概 述第6-16页
    1.1 工作流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第6页
    1.2 工作流技术的意义第6-7页
    1.3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参考模型第7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工作流基本概念第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工作流管理系统基本概念第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结构模型 第7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工作流参考模型第10-12页
    1.4 工作流管理系统分类第12-14页
    1.5 工作流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14-15页
    1.6 项目背景 第15页
    1.7 本文的组织 第15-16页
第二章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第16-19页
    2.1 概 述 第16页
    2.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第16-19页
第三章 工作流模型设计 第19-34页
    3.1 工作流模型概述第19-20页
    3.2 几种常见的工作流模型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基于活动网络的过程模型FlowMark工作流模型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基于语言行为理论的工作流模型 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事件驱动的过程链模型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模型WF 第22-24页
    3.3 工作流模型设计 第24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概述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工作流模型结构第24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模型特点小结第33-34页
第四章 工作流模型检测 第34-44页
    4.1 概述第34页
    4.2 模型的集合论表示 297第34-35页
    4.3 工作流模型分析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模型初始化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模型结束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模型安全第36-37页
    4.4 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模型分析第37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工作流模型向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网模型的转换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网模型分析第39-44页
第五章 模型存储第44-50页
    5.1 内存存储模式 第44-46页
    5.2 外存存储模式第46-50页
第六章 工作流建模工具的设计第50-54页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54-55页
致 谢 第55-56页
参考文献 第56-58页
中文摘要 第58-60页
英文摘要第60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Lyapunov特性指数的算法研究及其在弱信号混沌检测中的应用
下一篇:基于蓝牙技术的公路车辆无线收费系统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