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9-10页 |
1.4 研究思路与框架 | 第10-11页 |
第二章 企业并购与战略管理理论 | 第11-25页 |
2.1 企业并购概念 | 第11-14页 |
2.1.1 并购与重组的概念 | 第11-12页 |
2.1.2 并购动因 | 第12-14页 |
2.2 企业并购理论概述 | 第14-22页 |
2.2.1 并购类型 | 第14页 |
2.2.2 并购理论的发展 | 第14-16页 |
2.2.3 并购的主要理论 | 第16-19页 |
2.2.4 并购与企业边界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2.5 有关并购绩效的研究 | 第20-22页 |
2.3 企业战略 | 第22-25页 |
2.3.1 企业战略的定义 | 第22-23页 |
2.3.2 通用并购战略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安钢的发展现状及产业竞争状况 | 第25-38页 |
3.1 安钢企业概况 | 第25-26页 |
3.1.1 企业简介 | 第25页 |
3.1.2 股权结构 | 第25-26页 |
3.2 安钢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| 第26-31页 |
3.2.1 生产设施 | 第26-27页 |
3.2.2 产量规模 | 第27-28页 |
3.2.3 主要产品及盈利能力 | 第28-29页 |
3.2.4 人力资源 | 第29-30页 |
3.2.5 经营效益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3 产业竞争状况分析 | 第31-35页 |
3.3.1 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 | 第31-33页 |
3.3.2 产业竞争结构分析 | 第33-35页 |
3.4 企业竞争地位分析 | 第35-38页 |
3.4.1 生命周期模型 | 第35-36页 |
3.4.2 我国钢铁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| 第36-38页 |
第四章 安钢内外部环境分析 | 第38-48页 |
4.1 安钢外部环境分析 | 第38-42页 |
4.1.1 政治、法律环境 | 第38-39页 |
4.1.2 经济环境 | 第39-40页 |
4.1.3 社会环境 | 第40-41页 |
4.1.4 技术环境 | 第41-42页 |
4.2 安钢内部资源分析 | 第42-45页 |
4.2.1 内部优势 | 第42-43页 |
4.2.2 内部劣势 | 第43-44页 |
4.2.3 潜在机会 | 第44-45页 |
4.2.4 潜在威胁 | 第45页 |
4.3 安钢集团基本竞争战略分析 | 第45-48页 |
4.3.1 利用SWOT 矩阵进行基本竞争战略识别 | 第46-47页 |
4.3.2 备选竞争战略分析 | 第47-48页 |
第五章 安钢并购战略选择 | 第48-62页 |
5.1 企业并购效应分析 | 第48-57页 |
5.1.1 战略选择过程 | 第48-49页 |
5.1.2 宝钢简介 | 第49页 |
5.1.3 宝钢与安钢的互补性分析 | 第49-52页 |
5.1.4 宝钢与中钢合并的财务绩效分析 | 第52-53页 |
5.1.5 中钢简介 | 第53-54页 |
5.1.6 中钢与安钢的互补性分析 | 第54-56页 |
5.1.7 中钢与安钢并购的财务绩效分析 | 第56-57页 |
5.2 并购战略方案的评价 | 第57-62页 |
5.2.1 QSPM 定量化战略矩阵模型 | 第57-58页 |
5.2.2 QSPM 的优点与局限性 | 第58-59页 |
5.2.3 安钢QSPM 定量化战略计划矩阵评价 | 第59-60页 |
5.2.4 安钢并购战略的定位 | 第60-62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