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8-10页 |
第2章 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| 第10-17页 |
2.1 爱国主义传统 | 第10-11页 |
2.2 官本位意识 | 第11-12页 |
2.3 人伦关系传统 | 第12-13页 |
2.4 人治模式 | 第13-14页 |
2.5 民本思想 | 第14-15页 |
2.6 "道德内省"的人生观 | 第15-17页 |
第3章 传统文化对当前我国公民意识培养的影响分析 | 第17-23页 |
3.1 积极的影响 | 第18-20页 |
3.1.1 爱国主义传统有助于公民国家意识的培育 | 第18页 |
3.1.2 道德内省的人生观有助于公民道德文明意识的提高 | 第18-20页 |
3.2 消极的影响 | 第20-23页 |
3.2.1 官本位的文化氛围阻碍公民民主、权利意识的发展 | 第20页 |
3.2.2 人伦关系传统束缚公民自由平等意识的发展 | 第20-21页 |
3.2.3 长期"人治"的模式影响公民法治意识的发展 | 第21-23页 |
第4章 传统文化影响下我国公民意识培养的策略 | 第23-37页 |
4.1 坚持依法治国,摆脱传统人治观念 | 第23-25页 |
4.1.1 加快法律建设进程,适应公民社会发展 | 第23-24页 |
4.1.2 严格执法和司法,增强公民信任感 | 第24页 |
4.1.3 加强普法宣传和法律实践,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| 第24-25页 |
4.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,提高公民民主意识 | 第25-29页 |
4.2.1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| 第25-26页 |
4.2.2 积极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| 第26-27页 |
4.2.3 优化公众监督,强化公民的民主监督意识 | 第27-29页 |
4.3 坚持以人为本,继承和超越传统民本思想 | 第29-30页 |
4.4 积极有效地开展公民意识教育 | 第30-37页 |
4.4.1 政府是公民意识教育的引导者 | 第30-31页 |
4.4.2 家庭是公民意识教育的基础 | 第31页 |
4.4.3 学校是公民意识教育的主渠道 | 第31-34页 |
4.4.4 社会是公民意识教育的延续和检验 | 第34-37页 |
结语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0页 |
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| 第40-41页 |
致谢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