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49页 |
1.1 功能核酸及其特点 | 第13-15页 |
1.2 功能核酸的产生——指数富集式配体系统进化(SELEX)技术 | 第15-18页 |
1.2.1 SELEX技术的原理和筛选过程 | 第15-16页 |
1.2.2 SELEX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2.3 SELEX技术筛选的核酸适配体种类 | 第17-18页 |
1.3 功能核酸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| 第18-35页 |
1.3.1 生物传感器 | 第18页 |
1.3.2 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原理 | 第18-19页 |
1.3.3 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的类型 | 第19-35页 |
1.3.3.1 比色传感器 | 第19-25页 |
1.3.3.2 荧光传感器 | 第25-30页 |
1.3.3.3 电化学传感器 | 第30-33页 |
1.3.3.4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(SERS)传感器 | 第33-34页 |
1.3.3.5 其它传感器 | 第34-35页 |
1.4 功能核酸传感器的应用 | 第35-36页 |
1.4.1 重大疾病诊断 | 第35-36页 |
1.4.2 食品安全与环境监测 | 第36页 |
1.5 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| 第36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9页 |
第二章 L-miR122的核酸适配体的体外筛选 | 第49-63页 |
2.1 引言 | 第49-50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50-54页 |
2.2.1 仪器 | 第50页 |
2.2.2 试剂 | 第50-51页 |
2.2.3 L-miR122的制备与纯化 | 第51页 |
2.2.4 L-miR122的核酸适配体的筛选 | 第51-52页 |
2.2.5 PCR扩增放大 | 第52页 |
2.2.6 琼脂糖凝胶电泳 | 第52-53页 |
2.2.7 筛选产物的克隆和测序 | 第53-54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4-60页 |
2.3.1 筛选原理 | 第54-55页 |
2.3.2 筛选条件的优化 | 第55-56页 |
2.3.3 测序和鉴定 | 第56-60页 |
2.4 结论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第三章 核壳结构的新型表面增强拉曼探针用于凝血酶的检测 | 第63-78页 |
3.1 引言 | 第63-64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64-66页 |
3.2.1 试剂与仪器 | 第64页 |
3.2.2 实验方法 | 第64-66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6-75页 |
3.3.1 实验设计原理 | 第66-67页 |
3.3.2 表面增强拉曼探针的制备和表征 | 第67-71页 |
3.3.3 表面增强拉曼探针的功能化 | 第71-72页 |
3.3.4 TBA和凝血酶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| 第72-73页 |
3.3.5 三明治结构TBA/凝血酶/表面增强拉曼探针的构建 | 第73页 |
3.3.6 传感器特异性 | 第73-74页 |
3.3.7 血浆中凝血酶的测定 | 第74-75页 |
3.4 结论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8页 |
第四章 过氧化物模拟酶Pt-DNA复合物比色检测H_2O_2和葡萄糖 | 第78-88页 |
4.1 引言 | 第78-79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79-81页 |
4.2.1 试剂与仪器 | 第79页 |
4.2.2 实验方法 | 第79-81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81-85页 |
4.3.1 设计原理与可行性分析 | 第81-82页 |
4.3.2 Pt-DNA复合物模拟酶用于H_2O_2的检测 | 第82-83页 |
4.3.3 Pt-DNA复合物模拟酶用于葡萄糖的检测 | 第83-85页 |
4.3.4 Pt-DNA复合物的热稳定性 | 第85页 |
4.4 结论 | 第85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88页 |
第五章 聚噻吩和脱氧核酶免标记荧光测定铅离子 | 第88-99页 |
5.1 引言 | 第88-89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89-90页 |
5.2.1 试剂与仪器 | 第89页 |
5.2.2 实验方法 | 第89-90页 |
5.3 结果和讨论 | 第90-96页 |
5.3.1 荧光检测机理 | 第90-93页 |
5.3.2 铅离子荧光测定的条件优化 | 第93-94页 |
5.3.3 铅离子荧光测定的特异性 | 第94-95页 |
5.3.4 东湖水中铅离子的检测 | 第95-96页 |
5.4 结论 | 第96-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7-99页 |
第六章 基于氧化石墨烯的Ag~+和半胱氨酸荧光传感器 | 第99-113页 |
6.1 引言 | 第99-100页 |
6.2 实验部分 | 第100-102页 |
6.2.1 试剂与仪器 | 第100-101页 |
6.2.2 实验方法 | 第101-102页 |
6.3 结果与讨论 | 第102-110页 |
6.3.1 FAM-ssDNA与氧化石墨烯之间的FRET效应 | 第102-103页 |
6.3.2 Ag~+对FAM-ssDNA的荧光增敏作用 | 第103-104页 |
6.3.3 氧化石墨烯浓度的选择 | 第104-105页 |
6.3.4 pH值的选择 | 第105-106页 |
6.3.5 加样顺序以及反应时间的选择 | 第106-107页 |
6.3.6 Ag~+的检测以及传感器的选择性 | 第107-108页 |
6.3.7 Cys的检测以及传感器的选择性 | 第108-109页 |
6.3.8 INHIBIT逻辑门的设计 | 第109-110页 |
6.4 结论 | 第110-11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1-113页 |
第七章 多功能寡聚核苷酸用于多种物质的荧光检测 | 第113-126页 |
7.1 引言 | 第113-114页 |
7.2 实验部分 | 第114-115页 |
7.2.1 试剂与仪器 | 第114页 |
7.2.2 实验方法 | 第114-115页 |
7.3 结果与讨论 | 第115-124页 |
7.3.1 FAM-TBA与氧化石墨烯之间的FRET效应 | 第115-116页 |
7.3.2 氧化石墨烯浓度的选择 | 第116-117页 |
7.3.3 pH值的选择 | 第117-118页 |
7.3.4 加样顺序以及反应时间的选择 | 第118-119页 |
7.3.5 cTBA的检测以及传感器的选择性 | 第119-120页 |
7.3.6 凝血酶的检测以及传感器的选择性 | 第120页 |
7.3.7 Ag~+的检测以及传感器的选择性 | 第120-121页 |
7.3.8 Hg~(2+)的检测以及传感器的选择性 | 第121-122页 |
7.3.9 Cys的检测以及传感器的选择性 | 第122-123页 |
7.3.10 INHIBIT和OR逻辑门的设计 | 第123-124页 |
7.4 结论 | 第124-12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5-126页 |
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| 第126-127页 |
致谢 | 第12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