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道路工程论文--道路建筑施工论文--施工机械与设备论文--路面施工机械论文

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液驱混合动力节能技术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7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课题研究与发展概况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混合动力系统对比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液驱混合动力系统概述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液驱混合动力工程机械研究与发展概况第13-15页
    1.3 课题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5-17页
第二章 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混合动力系统方案选取第17-29页
    2.1 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动态特性分析第17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负荷特性分析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能量特性分析第21-25页
    2.2 液驱混合动力系统设计原则第25页
    2.3 液驱混合动力系统方案选取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串联混合动力系统设计方案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并联混合动力系统设计方案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振动压路机液驱混合动力模式选取第27-28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8-29页
第三章 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液驱混合动力系统匹配第29-44页
    3.1 液驱混合动力系统匹配原则第29-30页
    3.2 发动机参数匹配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发动机参数匹配方法研究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发动机参数匹配第31-32页
    3.3 液压蓄能器参数匹配第32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蓄能器种类选取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蓄能器工作循环特性分析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蓄能器能量特性分析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蓄能器的参数匹配第36-39页
    3.4 扭矩合成装置参数匹配第39-41页
    3.5 二次元件参数匹配第41-42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42-44页
第四章 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液驱混合动力系统控制策略研究第44-57页
    4.1 压路机工作特点与混合动力系统分析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工作特点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液驱混合动力系统工作模式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4.2 液驱混合动力系统控制目标第46页
    4.3 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液驱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策略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混合动力系统控制方法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混合动力系统控制策略第47-51页
    4.4 混合动力系统关键模式分析第51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再生制动模式分析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混合驱动模式分析第54-56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6-57页
第五章 液驱混合动力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第57-73页
    5.1 液驱混合动力系统数学模型建立第57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发动机数学模型的建立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蓄能器数学模型的建立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二次元件数学模型的建立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二次元件—蓄能器数学模型的建立第64-65页
    5.2 原系统仿真模型验证第65-67页
    5.3 液驱混合动力系统与原系统对比分析第67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液驱混合动力系统验证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发动机工作点对比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燃油经济性对比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动态特性对比第71-72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72-73页
结论与展望第73-75页
参考文献第75-79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9-80页
致谢第80页

论文共8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转换设计方法研究
下一篇:14t全液压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关键控制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