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转换设计方法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| 第10-19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7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7-19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9-21页 |
1.3.1 研究目标 | 第19页 |
1.3.2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1.3.3 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性能评价 | 第21-30页 |
2.1 我国沥青路面主要病害形式 | 第21-24页 |
2.1.1 沥青路面典型病害 | 第21-22页 |
2.1.2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破损原因与机理分析 | 第22-24页 |
2.2 规范中关于沥青路面结构性能评价方法 | 第24-28页 |
2.2.1 评价指标 | 第24-27页 |
2.2.2 评价标准 | 第27-28页 |
2.3 沥青路面结构转换处理方案 | 第28-2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力学性能分析 | 第30-44页 |
3.1 路面结构模型建立及有限元计算参数 | 第30-32页 |
3.1.1 路面结构参数 | 第30页 |
3.1.2 有限元计算模型 | 第30-32页 |
3.2 冷再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分析 | 第32-36页 |
3.2.1 水平拉压应力/应变 | 第33-34页 |
3.2.2 竖向压应力/压应变 | 第34-35页 |
3.2.3 剪应力 | 第35-36页 |
3.2.4 竖向位移 | 第36页 |
3.3 基于冷再生基层疲劳等效的轴载换算方法 | 第36-43页 |
3.3.1 超载车辆荷载作用面积的计算 | 第36-37页 |
3.3.2 基于冷再生基层疲劳等效的轴载换算方法 | 第37-4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 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研究 | 第44-75页 |
4.1 国内外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简介 | 第44-49页 |
4.1.1 弯沉 | 第45-46页 |
4.1.2 路基顶面压应变 | 第46页 |
4.1.3 路面结构层层底拉应力 | 第46-47页 |
4.1.4 沥青层层底拉应变 | 第47-49页 |
4.2 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的选取与确定 | 第49-56页 |
4.2.1 设计指标的选取 | 第49-51页 |
4.2.2 设计指标的确定 | 第51-56页 |
4.3 冷再生沥青路面设计指标实用计算分析 | 第56-73页 |
4.3.1 路面计算参数 | 第56页 |
4.3.2 参数组合正交设计 | 第56-59页 |
4.3.3 设计指标实用计算公式拟合 | 第59-7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3-75页 |
第五章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转换设计方法研究 | 第75-84页 |
5.1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性能评价 | 第75页 |
5.2 标准轴载与轴载换算 | 第75-77页 |
5.3 旧路洗刨后顶面当量回弹模量的确定 | 第77页 |
5.4 结构设计 | 第77-82页 |
5.4.1 拟定各结构层厚度 | 第77-80页 |
5.4.3 验算 | 第80-81页 |
5.4.4 交工验收指标 | 第81-82页 |
5.5 设计流程图 | 第82-84页 |
主要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| 第84-85页 |
一、主要结论 | 第84页 |
二、进一步研究建议 | 第84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88页 |
致谢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