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作者简介 | 第3-4页 |
| 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| 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1.2 微波滤波器、多工器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| 1.2.1 滤波器综合方法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1.2.2 多工器综合方法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1.2.3 滤波器计算机辅助调试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| 1.3 本文主要内容及架构 | 第16-19页 |
| 第二章 微波滤波器综合技术的研究 | 第19-53页 |
| 2.1 引言 | 第19页 |
| 2.2 交叉耦合滤波器的综合理论 | 第19-32页 |
| 2.2.1 传统交叉耦合滤波器理论 | 第19-21页 |
| 2.2.2 特征多项式的计算 | 第21-22页 |
| 2.2.3 耦合矩阵的获取 | 第22-24页 |
| 2.2.4 耦合矩阵的旋转消元 | 第24-29页 |
| 2.2.5 线性相位滤波器 | 第29-32页 |
| 2.3 含有非谐振点的滤波器综合技术 | 第32-40页 |
| 2.3.1 含有非谐振点综合技术原理 | 第32-37页 |
| 2.3.2 非谐振点滤波器综合实例 | 第37-40页 |
| 2.4 混合拓扑结构的滤波器综合技术 | 第40-51页 |
| 2.4.1 混合拓扑结构简介 | 第40-41页 |
| 2.4.2 网络变换的方法综合混合拓扑结构滤波器 | 第41-44页 |
| 2.4.3 混合拓扑结构滤波器的直接综合方法 | 第44-51页 |
| 2.5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| 第三章 星点式多工器综合技术 | 第53-71页 |
| 3.1 引言 | 第53页 |
| 3.2 邻接型双工器的综合技术 | 第53-64页 |
| 3.2.1 双工器通道滤波器特征多项式的计算 | 第54-58页 |
| 3.2.2 双工器综合实例 | 第58-64页 |
| 3.3 邻接型三工器的综合技术 | 第64-70页 |
| 3.3.1 三工器通道滤波器特征多项式的综合 | 第65-66页 |
| 3.3.2 三工器综合实例 | 第66-70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| 第四章 新型多工器综合技术 | 第71-81页 |
| 4.1 引言 | 第71页 |
| 4.2 含有非谐振点的双工器综合 | 第71-75页 |
| 4.3 含有非谐振点的三工器综合 | 第75-78页 |
| 4.4 混合拓扑结构的双工器综合 | 第78-80页 |
| 4.5 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| 第五章 基于 ASM 与 VF 的机辅调试技术的研究 | 第81-107页 |
| 5.1 引言 | 第81页 |
| 5.2 空间映射算法的回顾 | 第81-88页 |
| 5.2.1 初始空间映射算法(OSM) | 第83-85页 |
| 5.2.2 渐进空间映射算法(ASM) | 第85-86页 |
| 5.2.3 置信域空间映射算法(TRASM) | 第86-87页 |
| 5.2.4 隐式空间映射算法(ISM) | 第87-88页 |
| 5.3 矢量拟合技术概述 | 第88-91页 |
| 5.4 相位加载效应的消除 | 第91页 |
| 5.5 诊断调试实例 | 第91-106页 |
| 5.6 本章小结 | 第106-107页 |
| 第六章 基于 ASM 与 CAUCHY 法的机辅调试技术的研究 | 第107-115页 |
| 6.1 引言 | 第107页 |
| 6.2 应用柯西法的参数提取方法 | 第107-108页 |
| 6.3 诊断调试实例 | 第108-114页 |
| 6.4 本章小结 | 第114-115页 |
| 第七章 多工器有理模型的提取技术 | 第115-123页 |
| 7.1 引言 | 第115页 |
| 7.2 改进的双工器有理模型的提取 | 第115-118页 |
| 7.3 三工器有理模型的提取 | 第118-121页 |
| 7.4 多工器有理模型的提取 | 第121-122页 |
| 7.5 本章小结 | 第122-123页 |
|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23-125页 |
| 8.1 本文的创新性工作及贡献 | 第123-124页 |
| 8.2 下一步工作展望 | 第124-125页 |
| 致谢 | 第125-12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27-143页 |
|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143-145页 |
| 参加研究的科研项目 | 第145-1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