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冶金工业论文--有色金属冶炼论文--稀有金属冶炼论文--难熔金属冶炼(高温熔融金属)论文

双氧水配合-TRPO/TBP混合萃取剂萃取分离钨钼的研究

摘要第4-7页
Abstract第7-11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-41页
    1.1 我国钨资源现状及特点第17页
    1.2 钨钼分离的必要性及原理简介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主要钨产品对杂质钼含量的要求标准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钨钼分离的难点和理论依据第18-21页
    1.3 钨冶金原则流程的除钼效果分析第21-23页
    1.4 钨钼分离工艺研究现状第23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利用钨钼同多酸形成能力差异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利用钼阳离子与钨阴离子性质差异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利用硫代钼酸根离子与钨酸根离子性质差异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利用钨钼过氧配合物性质差异第30-32页
    1.5 调酸在钨钼分离过程中的作用及调节措施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调酸在钨钼分离过程中的作用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常见的调酸方法第32-33页
    1.6 双极膜技术的优势及应用现状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双极膜水解离基本原理及优势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双极膜技术的应用现状第35-36页
    1.7 课题的研究背景、目的及意义第36-39页
    1.8 课题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39-41页
第二章 蒸发脱氨配合法制备萃取料液第41-55页
    2.1 试验研究方法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试验流程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原料与试剂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仪器与设备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试验原理第44-45页
    2.2 蒸发脱氨调酸第45-46页
    2.3 H_2O_2配合转化第46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活性炭吸附预处理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H_2O_2用量的选择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配合转化温度和时间的选择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配合转化pH值对萃取料液制备的影响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配合转化体积的选择第52-53页
    2.4 萃取料液的萃取试验第53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53-55页
第三章 BMED配合法制备萃取料液第55-73页
    3.1 试验原理第55-56页
    3.2 试验研究方法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试验流程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原料试剂与设备仪器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双极膜电渗析仪的结构与操作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试验方法与数据处理第60-61页
    3.3 典型的BMED调酸试验结果第61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盐室中溶液pH值随电渗析时间的变化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两室体积变化与钨钼收率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电压与电导率随电解时间的变化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电流效率与直流能耗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电渗析料液的稳定性及其对萃取料液配制的影响第65-67页
    3.4 各因素对萃取料液稳定性的影响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H_2O_2用量的影响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pH值的影响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温度的影响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第70页
    3.5 萃取料液的萃取试验第70-71页
    3.6 两种萃取料液制备方法的优劣第71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71-73页
第四章 双氧水配合法萃取分离钨钼的单级试验第73-100页
    4.1 理论基础第73-74页
    4.2 试验研究方法第74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原料试剂与设备仪器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操作方法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分析方法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第75-78页
    4.3 萃取中各因素的影响第78-8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TRPO与TBP浓度的选择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萃取接触时间的影响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萃取温度的影响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H_2O_2用量的影响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萃取料液的放置时间与放置pH值的影响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萃取水相初始pH值的影响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调pH值用无机酸种类的影响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8 萃取水相Mo、W浓度的影响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9 萃取等温线的绘制第87-88页
    4.4 反萃剂的选择第88-89页
    4.5 H_2O_2+NH_3·H_20混合反萃体系第89-9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接触时间的影响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温度的影响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平衡pH值的影响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H_2O_2浓度的影响第92-94页
    4.6 NH_4HCO_3反萃体系第94-97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接触时间的影响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温度的影响第95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NH_4HCO_3浓度与反萃相比O/A的选择第95-97页
    4.7 W、Mo的分离与回收第97-98页
    4.8 本章小结第98-100页
第五章 多级模拟萃取试验研究第100-123页
    5.1 多级错流萃取第100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试验研究方法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试验结果与讨论第101-104页
    5.2 萃取等温线第104-10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典型的试验结果第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影响Mo、W饱和容量的主要因素第104-10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TRPO、TBP浓度与有机相负Mo容量的关系第10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关于水相初始pH值与萃取平衡pH值的讨论第107-109页
    5.3 多级逆流萃取第109-12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试验研究方法第109-11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理论计算与分析第111-11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萃取料液放置时间的影响第113-11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萃取水相初始pH值的影响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中间1级调酸方法的提出与论证第117-11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2段式逆流萃取的提出与论证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7 萃取剂浓度与相比O/A的选择第120-122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122-123页
第六章 双氧水配合萃取分离钨钼的连续运转试验第123-153页
    6.1 BMED配合法连续制备萃取料液第123-125页
    6.2 混合澄清槽多级萃取-反萃取连续运转试验第125-14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试验研究方法第125-12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1段式6级逆流萃取—2级逆流反萃取第128-13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2段式9级逆流萃取—3级逆流反萃取第134-13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2段式12级逆流萃取—2段式反萃取第139-145页
    6.3 负载有机相的洗涤第145页
    6.4 反萃液调酸后二次萃取分离钨钼第145-146页
    6.5 萃余液蒸发结晶制取APT第146-151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试验研究方法第146-147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试验结果与讨论第147-148页
        6.5.3 APT产品的质量第148-151页
    6.6 本章小结第151-153页
第七章 TRPO/TBP混合体系萃取分离Mo/W的机理初探第153-169页
    7.1 TRPO/TBP萃取Mo和W的协萃效应考察第153-157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试验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第153-154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TRPO与TBP浓度对W、Mo协萃效应的影响第154-157页
        7.1.3 温度、pH值和H_2O_2用量的影响第157页
    7.2 TRPO/TBP混合体系协同萃取Mo的机理探讨第157-160页
    7.3 TRPO/TBP混合体系反协同萃取W的机理探讨第160-168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W具有与Mo不同的萃取形态第160-161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TRPO与TBP的红外光谱图解析第161-163页
        7.3.3 TRPO与纯AMT溶液的萃取试验第163-164页
        7.3.4 TBP与纯AMT溶液的萃取试验第164-165页
        7.3.5 TRPO/TBP与纯AMT溶液的萃取试验第165页
        7.3.6 萃取段第三相物质的结构分析第165-167页
        7.3.7 TRPO/TBP反协同萃取W的机理探讨第167-168页
    7.4 本章小结第168-169页
第八章 工业化试验和经济成本分析第169-178页
    8.1 工业化试验流程第169-171页
    8.2 工业化试验结果第171-173页
    8.3 技术经济分析第173-176页
        8.3.1 试剂成本比较与分析第173-175页
        8.3.2 综合成本分析与比较第175-176页
    8.4 本章小结第176-178页
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第178-183页
    9.1 总结第178-182页
    9.2 展望第182-183页
参考文献第183-194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194-196页
致谢第196页

论文共19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疲劳力学行为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
下一篇:微波无源器件综合新技术及其计算机辅助调试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