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4-6页 |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5页 |
1.1 东海赤潮高发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| 第11-13页 |
1.2 大气沉降与水体富营养化 | 第13-14页 |
1.3 大气中的氮、磷化合物 | 第14-17页 |
1.3.1 大气中的含氮化合物及其向海洋的沉降通量 | 第14-16页 |
1.3.2 大气中的含磷化合物 | 第16-17页 |
1.4 营养盐结构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| 第17-20页 |
1.4.1 围隔培养实验 | 第17-18页 |
1.4.2 营养盐结构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| 第18-19页 |
1.4.3 营养盐结构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机制 | 第19-20页 |
1.5 东海赤潮优势种的演替 | 第20-24页 |
1.5.1 目标赤潮甲藻的形态结构 | 第20-22页 |
1.5.2 目标赤潮硅藻的形态特征 | 第22-23页 |
1.5.3 引起赤潮发生的生物分布特征 | 第23-24页 |
1.6 论文假设和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第二章 研究方法 | 第25-33页 |
2.1 气溶胶采样点设置及其样品采集 | 第25-26页 |
2.1.1 采样点 | 第25-26页 |
2.1.2 滤膜采样仪器以及滤膜称重 | 第26页 |
2.2 气溶胶化学组分分析 | 第26-28页 |
2.2.1 离子分析 | 第26-27页 |
2.2.2 可溶性磷分析 | 第27-28页 |
2.3 后向轨迹分析 | 第28页 |
2.4 大气颗粒物沉降通量 | 第28-33页 |
第三章 东海大气质量状况 | 第33-39页 |
3.1 大气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和来源 | 第33-35页 |
3.2 东海气溶胶中营养盐浓度和季节变化 | 第35-37页 |
3.3 东海气溶胶中无机氮盐的主要来源 | 第37-3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东海大气营养盐干沉降通量 | 第39-49页 |
4.1 东海大气营养盐的粒径谱分布 | 第39-41页 |
4.2 东海大气营养盐的干沉降通量及其可能的生态效应 | 第41-46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6-49页 |
第五章 大气沉降对东海浮游植物优势种演替的影响 | 第49-63页 |
5.1 实验部分 | 第49-51页 |
5.1.1 海水取样 | 第49-50页 |
5.1.2 叶绿素a含量分析 | 第50-51页 |
5.1.3 浮游植物计数采用浓缩计数法 | 第51页 |
5.1.4 海水中营养盐浓度 | 第51页 |
5.2 实验结果 | 第51-62页 |
5.2.1 实验理化因子的变化 | 第51-52页 |
5.2.2 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 | 第52-54页 |
5.2.3 优势藻种的更替 | 第54-57页 |
5.2.4 营养盐的浓度变化 | 第57-60页 |
5.2.5 NH_4~+浓度与甲藻细胞数变化的关系 | 第60-61页 |
5.2.6 大气沉降NH_4~+与东海甲藻赤潮爆发的可能联系 | 第61-62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