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1 导论 | 第9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1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1-18页 |
1.2.1 国外相关研究 | 第11-15页 |
1.2.2 国内相关研究 | 第15-18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8-21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2 反倾销会计信息证据效力和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分析 | 第21-31页 |
2.1 反倾销会计信息证据效力的相关理论分析 | 第21-25页 |
2.1.1 反倾销应对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决策有用论 | 第21-22页 |
2.1.2 反倾销会计信息的证据学内涵 | 第22-23页 |
2.1.3 反倾销会计信息证据的质量特征 | 第23-25页 |
2.2 内部审计相关理论分析 | 第25-31页 |
2.2.1 受托责任审计观 | 第25-26页 |
2.2.2 内部审计的职能 | 第26-28页 |
2.2.3 内部审计的质量特征 | 第28-31页 |
3 内部审计对反倾销会计信息证据效力的影响分析 | 第31-41页 |
3.1 反倾销会计信息证据效力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分析 | 第31-35页 |
3.1.1 反倾销运行程序 | 第31-33页 |
3.1.2 反倾销举证中的内部审计需求分析 | 第33-35页 |
3.1.3 反倾销抗辩中的内部审计需求分析 | 第35页 |
3.2 内部审计影响反倾销会计信息证据效力的作用机理 | 第35-41页 |
3.2.1 内部审计自身的作用 | 第35-37页 |
3.2.2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交互作用 | 第37-38页 |
3.2.3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交互作用 | 第38-41页 |
4 内部审计对反倾销会计信息证据效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| 第41-59页 |
4.1 假设提出 | 第41-42页 |
4.2 研究设计 | 第42-46页 |
4.2.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| 第42-43页 |
4.2.2 变量的选取 | 第43-46页 |
4.2.3 模型的建立 | 第46页 |
4.3 实证结果与分析 | 第46-54页 |
4.3.1 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46-49页 |
4.3.2 相关性分析 | 第49-50页 |
4.3.3 多变量回归分析 | 第50-52页 |
4.3.4 内部审计单项特征回归分析 | 第52-54页 |
4.4 稳健性检验 | 第54-57页 |
4.4.1 内部审计质量合成条件的稳健性检验 | 第54-55页 |
4.4.2 反倾销调查前一年数据的稳健性检验 | 第55-57页 |
4.5 实证研究的结论 | 第57-59页 |
5 反倾销会计信息证据效力的内部审计保障体系 | 第59-66页 |
5.1 反倾销会计信息证据效力的内部审计保障体系基本框架 | 第59-60页 |
5.2 反倾销会计信息证据效力的内部审计保障体系的运作 | 第60-62页 |
5.2.1 反倾销会计信息证据生成的内部审计保障 | 第60-61页 |
5.2.2 反倾销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保障 | 第61-62页 |
5.3 反倾销会计信息证据效力的内部审计保障措施 | 第62-66页 |
5.3.1 加强内部审计的自身建设 | 第62-64页 |
5.3.2 促进内部审计与外部反倾销应对主体的合作 | 第64页 |
5.3.3 加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沟通 | 第64-66页 |
结论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2页 |
附录A | 第72-73页 |
附录B | 第73-7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