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交通运输经济论文--铁路运输经济论文--中国铁路运输经济论文--地方铁路运输经济论文

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发展战略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主要研究方法第13-15页
第二章 战略管理理论综述及相关概念第15-25页
    2.1 战略管理的理论综述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国外战略理论研究综述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国内战略理论研究综述第15-16页
    2.2 战略管理的分析工具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宏观环境分析模型---PEST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行业环境分析模型—五力模型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环境综合评价--SWOT 分析法第17-18页
    2.3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定义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高速铁路的定义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定义、特征第18-19页
    2.4 国内外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相关情况第19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国外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相关情况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国内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相关情况第21-25页
第三章 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外部环境分析第25-31页
    3.1 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宏观环境分析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政治法律环境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经济环境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社会、文化与人口环境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技术环境第27页
    3.2 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行业环境分析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替代品的威胁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顾客的议价能力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既有铁路的分流作用第29-31页
第四章 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内部环境分析第31-41页
    4.1 技术装备状况分析第31-33页
    4.2 京石高铁客运专线管理模式第33-34页
    4.3 京石高铁客运专线的经营状况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营销机制现状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运营管理现状第35-36页
    4.4 人力资源管理情况分析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人员招聘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技能培训分析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人才管理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4.5 顾客认可度分析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安全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企业形象第39-41页
第五章 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发展战略的制定第41-49页
    5.1 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 SWOT 分析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内部优势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内部劣势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外部威胁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外部机会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SWOT 分析图第44-46页
    5.2 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使命和目标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京石高铁客运专线的使命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京石高铁客运专线的战略目标第46页
    5.3 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战略制定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总体战略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基本竞争战略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职能战略第47-49页
第六章 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发展战略的实施第49-57页
    6.1 深化体制改革,实现现代化管理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加快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进一步实现主辅分离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建立健全现代化管理制度第50页
    6.2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,建立科学的人才机制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人力资源规划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人才培育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员工激励第52-53页
    6.3 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模式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深挖运输潜力,实现增收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市场化的价格机制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铁路内部跨网联运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与其他交通方式合作共赢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5 办理高铁快运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6 开发旅游资源,实现双赢第55页
    6.4 强化服务,创建高铁品牌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服务和方便旅客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,树立品牌形象第56-57页
结论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0页
致谢第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结构损伤识别及监测门槛值分级研究
下一篇:某动车段照明控制系统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