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绪论 | 第9-12页 |
| 第一章 江文也的钢琴作品与钢琴套曲《乡土节令诗》 | 第12-19页 |
| 1.1 江文也的钢琴作品及其特点 | 第12-15页 |
| 1.1.1 早期作品及其特点(1935-1936) | 第14页 |
| 1.1.2 中期作品及其特点(1938-1943) | 第14-15页 |
| 1.1.3 晚期作品及其特点(1949-1953) | 第15页 |
| 1.2 钢琴套曲《乡土节令诗》及其风格 | 第15-19页 |
| 1.2.1 作品背景 | 第15-18页 |
| 1.2.2 作品风格 | 第18-19页 |
| 第二章 钢琴套曲《乡土节令诗》的结构及其民族特征 | 第19-53页 |
| 2.1 曲式与和声 | 第20-38页 |
| 2.1.1 曲式结构 | 第20-30页 |
| 2.1.2 和声语汇 | 第30-38页 |
| 2.2 旋律结构 | 第38-43页 |
| 2.2.1 主调型民歌旋律 | 第39-41页 |
| 2.2.2 复调型二声部旋律 | 第41-43页 |
| 2.3 织体结构 | 第43-48页 |
| 2.3.1 柱式和弦织体 | 第44-46页 |
| 2.3.2 分解和弦织体 | 第46-48页 |
| 2.4 民族音乐语言特征 | 第48-53页 |
| 2.4.1 标题音乐特征 | 第49-50页 |
| 2.4.2 民族音乐语言特征 | 第50-53页 |
| 第三章 钢琴套曲《乡土节令诗》的演奏分析 | 第53-71页 |
| 3.1 连音技法的演奏分析与表现 | 第53-56页 |
| 3.1.1 连音的民族表现 | 第54-56页 |
| 3.2 跳音技法的演奏分析与表现 | 第56-59页 |
| 3.2.1 跳音的民族表现 | 第58-59页 |
| 3.3 颤音(tr)技法的演奏分析与表现 | 第59-61页 |
| 3.3.1 颤音的民族表现 | 第60-61页 |
| 3.4 八度技法的演奏分析与表现 | 第61-67页 |
| 3.4.1 八度的民族表现 | 第63-67页 |
| 3.5 双音技法的演奏分析与表现 | 第67-71页 |
| 3.5.1 双音的民族表现 | 第69-71页 |
| 结语 | 第71-7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2-74页 |
| 致谢 | 第74-75页 |
| 攻读硕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5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