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研究
| 摘要 | 第8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0页 |
| 1. 绪论 | 第11-18页 |
| 1.1 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2-17页 |
| 1.2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5页 |
| 1.2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5-17页 |
| 1.3 总结 | 第17-18页 |
| 2.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 | 第18-25页 |
| 2.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| 第18-19页 |
| 2.1.1 信用风险的概念 | 第18页 |
| 2.1.2 信用风险的特点 | 第18-19页 |
| 2.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形成原因 | 第19-21页 |
| 2.2.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自身生成机制 | 第19-20页 |
| 2.2.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外部生成机制 | 第20-21页 |
| 2.3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| 第21-22页 |
| 2.4 提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| 第22-24页 |
| 2.5 总结 | 第24-25页 |
| 3.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建设 | 第25-48页 |
| 3.1 日常工作 | 第26-33页 |
| 3.1.1 资金用途监控 | 第26-28页 |
| 3.1.2 信贷风险分类认定 | 第28-30页 |
| 3.1.3 贷后检查监控 | 第30页 |
| 3.1.4 贷款拨备管理 | 第30-32页 |
| 3.1.5 非信贷资产监控 | 第32-33页 |
| 3.2 日常工具 | 第33-36页 |
| 3.2.1 客户综合信息分析 | 第33页 |
| 3.2.2 客户财务经营分析 | 第33-35页 |
| 3.2.3 客户现金流监测分析 | 第35-36页 |
| 3.3 风险预警 | 第36-39页 |
| 3.3.1 客户风险预警 | 第36-38页 |
| 3.3.2 风险客户管理 | 第38页 |
| 3.3.3 不良客户跟踪管理 | 第38-39页 |
| 3.4 风险监控 | 第39-40页 |
| 3.4.1 关联客户风险监控 | 第39-40页 |
| 3.4.2 组合风险监控 | 第40页 |
| 3.5 报表管理 | 第40-41页 |
| 3.5.1 迁徙分析 | 第40-41页 |
| 3.5.2 资产质量监控 | 第41页 |
| 3.5.3 授信审批分析监控 | 第41页 |
| 3.6 违约和损失库 | 第41-43页 |
| 3.7 风险管控能力评估 | 第43页 |
| 3.8 模型风险评估 | 第43-48页 |
| 4. 结论 | 第48-4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| 致谢 | 第52-53页 |
|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