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1页 |
1.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20页 |
1.2.1 磨削领域的发展趋势 | 第13页 |
1.2.2 磨粒有序排布砂轮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1.2.3 砂轮磨粒等高性的研究现状 | 第17-20页 |
1.3 选题来源及意义 | 第20页 |
1.3.1 选题来源 | 第20页 |
1.3.2 研究意义 | 第20页 |
1.4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页 |
1.5 研究目标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磨粒有序化排布砂轮磨削表面粗糙度分析 | 第21-43页 |
2.1 磨粒切削物理过程 | 第21-22页 |
2.2 磨粒有序化砂轮表面粗糙度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22-28页 |
2.2.1 砂轮磨削运动模型 | 第22-28页 |
2.2.1.1 生物学中叶序的概念 | 第23-24页 |
2.2.1.2 磨粒的运动轨迹分析 | 第24-26页 |
2.2.1.3 不同排布砂轮磨粒位置坐标 | 第26-28页 |
2.2.2 磨粒在z轴方向的切削深度 | 第28页 |
2.3 砂轮磨削工件表面仿真 | 第28-32页 |
2.3.1 MATLAB软件的概述 | 第29页 |
2.3.2 砂轮磨削工件表面仿真的生成机理 | 第29-30页 |
2.3.3 磨削工件表面仿真设计流程 | 第30-31页 |
2.3.4 磨粒几何模型的建立 | 第31页 |
2.3.5 砂轮模拟仿真各个变量的对比设计 | 第31-32页 |
2.4 砂轮磨削仿真及仿真结果分析 | 第32-42页 |
2.4.1 磨粒不同排布砂轮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2.4.2 叶序系数、磨削用量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| 第34-42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3章 电镀磨粒砂轮等高性的研究 | 第43-62页 |
3.1 等高性砂轮磨削理论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2 磨粒等高性分析 | 第44-45页 |
3.2.1 磨粒不等高的因素 | 第44-45页 |
3.2.2 砂轮表面磨粒裸露高度控制 | 第45页 |
3.3 磨粒粒径的控制 | 第45-59页 |
3.3.1 磨粒粒径的表示方法 | 第45-48页 |
3.3.2 磨粒筛选的方法 | 第48-49页 |
3.3.3 磨粒分选装置的设计 | 第49页 |
3.3.4 颗粒在流体中的运动分析 | 第49-59页 |
3.4 等高性电镀外圆砂轮的制造 | 第59-61页 |
3.4.1 电镀外圆砂轮的制造工艺 | 第59-60页 |
3.4.2 电镀外圆砂轮实物 | 第60-6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4章 外圆砂轮磨削的表面粗糙度实验 | 第62-80页 |
4.1 实验材料及性能 | 第62-63页 |
4.2 实验研究 | 第63-66页 |
4.2.1 实验设备 | 第63-66页 |
4.2.1.1 机床设备 | 第63-64页 |
4.2.1.2 工件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器 | 第64-66页 |
4.3 实验条件与实验方法 | 第66-67页 |
4.4 磨削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67-74页 |
4.4.1 粗糙度的稳定过程 | 第67-68页 |
4.4.2 叶序系数与砂轮磨削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关系 | 第68-69页 |
4.4.3 磨粒不同排布砂轮磨削对比实验 | 第69-74页 |
4.4.3.1 砂轮转速与磨削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关系 | 第69-70页 |
4.3.3.2 工件进给速度与磨削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关系 | 第70-71页 |
4.4.3.2 磨削深度对磨削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| 第71-73页 |
4.4.3.3 工件表面粗糙度实验值和仿真值对比分析 | 第73-74页 |
4.5 等高性砂轮的磨削性能与结果分析 | 第74-79页 |
4.5.1 磨削用量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| 第74-79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结论 | 第80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| 第87-88页 |
致谢 | 第88-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