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2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概况、水平和发展趋势 | 第13-21页 |
1.2.1 国内外磨粒有序化排布砂轮的发展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2.2 国内外缓进给磨削的发展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2.3 磨削温度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| 第18-21页 |
1.3 课题来源及意义 | 第21页 |
1.3.1 课题来源 | 第21页 |
1.3.2 课题意义 | 第21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第2章 磨料有序化排布砂轮缓进给磨削温度场数学模型的建立及仿真 | 第22-48页 |
2.1 有序化排布理论及公式介绍 | 第22-25页 |
2.1.1 叶序排布理论及公式介绍 | 第22-23页 |
2.1.2 错位排布公式 | 第23-24页 |
2.1.3 矩阵排布公式 | 第24-25页 |
2.1.4 无序排布公式 | 第25页 |
2.2 磨削热分配理论的研究 | 第25-29页 |
2.2.1 W.B.Rowe模型 | 第25-28页 |
2.2.2 Lavine模型 | 第28页 |
2.2.3 M.C.Shaw模型 | 第28-29页 |
2.2.4 C.Guo和S.Malkin模型 | 第29页 |
2.3 磨削热源理论模型 | 第29-31页 |
2.4 单颗磨粒发热量 | 第31-36页 |
2.4.1 尺寸效应原理 | 第31-32页 |
2.4.2 比磨削能求解 | 第32-36页 |
2.4.3 单颗磨粒发热量的计算 | 第36页 |
2.5 接触弧长上有效磨刃数的确定 | 第36-39页 |
2.6 磨粒镜像处理过程 | 第39-41页 |
2.7 磨料有序化排布砂轮缓进给磨削温度场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41-44页 |
2.7.1 磨粒叶序排布砂轮缓进给磨削温度场数学模型 | 第41-42页 |
2.7.2 磨粒错位排布砂轮缓进给磨削温度场数学模型 | 第42-43页 |
2.7.3 磨粒矩阵排布砂轮缓进给磨削温度场数学模型 | 第43-44页 |
2.7.4 磨粒无序排布砂轮缓进给磨削温度场数学模型 | 第44页 |
2.8 磨粒有序化排布砂轮缓进给磨削温度场MATLAB仿真 | 第44-47页 |
2.8.1 工件表面磨削温度变化 | 第45-46页 |
2.8.2 工件表面以下不同深度处温度变化 | 第46页 |
2.8.3 磨削深度ap对缓进给磨削温度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2.9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3章 磨料有序化排布砂轮磨削温度实验研究 | 第48-58页 |
3.1 磨料有序化排布砂轮的设计与制造 | 第48-51页 |
3.1.1 砂轮的设计 | 第48-49页 |
3.1.2 砂轮的制造 | 第49-51页 |
3.2 实验设备及材料 | 第51-56页 |
3.2.1 实验设备 | 第51-53页 |
3.2.2 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 | 第53-55页 |
3.2.3 热电偶的标定 | 第55-56页 |
3.3 工件及砂轮的安装 | 第56-5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4章 磨削温度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58-71页 |
4.1 工件表面磨削点温度 | 第58-59页 |
4.2 磨削工件表面温度的稳定及其与砂轮磨料磨损的关系 | 第59-61页 |
4.3 工件上表面以下不同深度处磨削温度分布 | 第61-63页 |
4.4 磨削用量对磨削工件表面最高温度的影响 | 第63-69页 |
4.4.1 砂轮转速n对磨削工件表面最高温度的影响 | 第63-65页 |
4.4.2 进给速度vw对磨削工件表面最高温度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4.4.3 磨削深度ap对磨削工件表面最高温度的影响 | 第66-69页 |
4.5 砂轮叶序系数h对磨削工件表面最高温度的影响 | 第69-70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结论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