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18页 |
·晚疫病的危害 | 第11页 |
·致病疫霉菌 | 第11-12页 |
·分类地位 | 第11页 |
·形态学、生物学及生活史特征 | 第11-12页 |
·病害症状、传播途径及流行规律 | 第12页 |
·病害症状 | 第12页 |
·传播途径及流行规律 | 第12页 |
·致病疫霉菌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·群体生物学特性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病菌分子水平研究 | 第13-17页 |
·本研究采用的方法 | 第17页 |
·PCR-SSCP 技术的原理 | 第17页 |
·PCR-SSCP 技术的发展、应用及优缺点 | 第17页 |
·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病样采集与病菌分离 | 第18-22页 |
·病样采集地点 | 第18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1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病样采集 | 第18-19页 |
·病菌的分离纯化 | 第19页 |
·病菌的保存 | 第19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19-20页 |
·病样采集 | 第19-20页 |
·病菌分离结果 | 第20页 |
·讨论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病菌群体交配型测定 | 第22-25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2页 |
·培养基 | 第22页 |
·待测菌系和标准菌系 | 第22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2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2-24页 |
·卵孢子观察结果 | 第22-23页 |
·A1 和A2 交配型菌系分布情况 | 第23-24页 |
·讨论 | 第24-25页 |
第四章 致病疫霉菌无毒基因Avr3a 的PCR-SSCP 分析 | 第25-33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5-2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8-29页 |
·菌丝收集 | 第28页 |
·菌丝DNA 提取 | 第28页 |
·Avr3a 基因的PCR-SSCP 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9-31页 |
·Avr3a 基因PCR 扩增结果 | 第29页 |
·Avr3a 基因SSCP 分析结果 | 第29-31页 |
·讨论 | 第31-33页 |
·小提菌丝DNA 方法 | 第31页 |
·SSCP 条件优化 | 第31-32页 |
·SSCP 带型分析 | 第32-33页 |
第五章 代表菌系中Avr3a 基因的测序和Southern 杂交分析 | 第33-39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3-34页 |
·培养基 | 第33页 |
·测序所需材料 | 第33页 |
·Southern 杂交材料及主要试剂 | 第33页 |
·供试菌系 | 第33-34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4-35页 |
·Avr3a 基因测序分析 | 第34页 |
·Avr3a 基因Southern 杂交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结果及分析 | 第35-37页 |
·Avr3a 基因的测序分析及序列比对结果 | 第35页 |
·基因组DNA 提取结果 | 第35-36页 |
·Avr3a 基因Southern 杂交结果 | 第36-37页 |
·讨论 | 第37-39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| 第39-40页 |
·结论 | 第39页 |
·创新点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