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导论 | 第8-19页 |
一、竹枝词研究现状与选题意义 | 第10-16页 |
二、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6-19页 |
第一章 竹枝词源流考释 | 第19-57页 |
第一节 巴、盘瓠、濮僚、楚民族与竹枝词关联 | 第19-33页 |
第二节 多民族音乐舞蹈与竹枝词 | 第33-49页 |
第三节 竹枝词产生的时间与地点 | 第49-57页 |
第二章 竹枝词概说 | 第57-82页 |
第一节 竹枝词“名解” | 第58-68页 |
第二节 竹枝词形式、序跋、节注透露的特征 | 第68-74页 |
第三节 竹枝词概念与写作方式的变化 | 第74-82页 |
第三章 竹枝词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与创作 | 第82-107页 |
第一节 竹枝词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 | 第85-100页 |
一、竹枝词在滇地的流传 | 第90-92页 |
二、竹枝词在黔苗地区的流传 | 第92-94页 |
三、竹枝词在巴东鄂西的流传 | 第94-96页 |
四、竹枝词在湘桂地区的流传 | 第96-97页 |
五、竹枝词在北方民族地区的流传 | 第97-100页 |
第二节 少数民族文人竹枝词创作 | 第100-107页 |
第四章 竹枝词与汉族文人创作 | 第107-123页 |
第一节 汉族文人竹枝词创作概况 | 第108-112页 |
第二节 汉族文人对竹枝词创作的贡献 | 第112-115页 |
第三节 汉族文人间竹枝词创作的影响 | 第115-118页 |
第四节 汉族文人对少数民族文人竹枝词创作的影响 | 第118-123页 |
一、汉族文人在竹枝词观念上对少数民族文人的影响 | 第119-120页 |
二、汉族文人在题材内容与风格对少数民族文人竹枝词的影响 | 第120-121页 |
三、汉族文人在竹枝词句式、表达方式上对少数民族文人的影响 | 第121-123页 |
结语 | 第123-13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0-13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135-136页 |
后记 | 第136-1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