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社会科学总论论文--社会学论文--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--地区社会学论文--城市社会学论文

基于GIS与空间句法的开封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1 绪论第12-2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3页
    1.2 相关概念及理论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城市空间形态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空间句法理论第14-17页
    1.3 文献综述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城市空间形态相关研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城市空间形态相关研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空间句法在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应用第19-21页
    1.4 研究对象、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对象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资料及来源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研究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1.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内容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技术路线第25-26页
2 开封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历程第26-34页
    2.1 区域概况第26页
    2.2 历史沿革第26-28页
    2.3 古代开封城市演变历程第28-31页
    2.4 近现代开封城城市空间演演变历程程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近代时期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现代时期第32-34页
3 开封城市空间外部形态分析第34-48页
    3.1 城市外部形态演变历程第34-35页
    3.2 城市空间外部形态扩展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城市空间总体扩展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城市空间扩展分析第36-40页
    3.3 城市空间外部形态演变特征第40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城市紧凑度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城市形状指数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城市形态分形第43-48页
4 开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句法分析第48-78页
    4.1 规划句法分析第49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民国时期(1912~1947)规划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1948~1977年间的规划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1981~2000年规划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1995~2010年规划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2010~2020年规划第57-59页
    4.2 现状句法分析第59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民国时期(1912~1947)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(1948~1977)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改革开放初期(1978~1989)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快速城镇化时期(1990~2005)第68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郑汴一体化时期(2006~2015)第72-75页
    4.3 集成核演化特征第75-78页
5 开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句法评价第78-88页
    5.1 规划句法评价第78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可理解度分析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和谐度分析第79-82页
    5.2 现状句法评价第82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可理解度分析第82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和谐度分析第84-85页
    5.3 可理解度与和谐度的对比第85-88页
6 开封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第88-100页
    6.1 开封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规律第88-9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“风车”型城市发展方向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“外溢—回波”式城市发展模式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“波浪”型城市扩展节律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强自组织特征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5 集成核区位分布不稳定、规模逐渐增大第90-91页
    6.2 开封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驱动机制第91-10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——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基础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政治与政策——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控制力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经济发展——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根本动力第93-9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城市规划——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引导第95-9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城市交通——城市空间形态的牵引力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6 各时期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导驱动因子第98-100页
7 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第100-104页
    7.1 面临的问题第100-101页
    7.2 优化对策第101-104页
8 结论与展望第104-108页
    8.1 主要结论第104-105页
    8.2 创新点第105-106页
    8.3 研究不足与努力方向第106-108页
参考文献第108-112页
致谢第112-114页
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第114-115页

论文共11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建筑施工企业材料采购内部控制研究--以FY建筑公司为例
下一篇:预制装配式与现浇混凝土消能减震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