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畜牧、动物医学、狩猎、蚕、蜂论文--动物医学(兽医学)论文--各种家畜、家禽、野生动物的疾论文--家畜论文--猪论文

上海地区PCV2分子流行病学及PCV2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的磷酸化蛋白组学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英文缩略表第13-15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-22页
    1.1 猪圆环病毒2型的发现及其流行病学发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PCV2的发现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PCV2的流行与分布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PCV2基因型分类和变化第15-16页
    1.2 PCV2引起的相关疾病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PMWS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PRDC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PDNS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母猪繁殖障碍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CT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6 PNP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7 与猪其他病原体并发感染第18-19页
    1.3 PCV2致病机理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PCV2免疫抑制机理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PCV2感染与凋亡第19-20页
    1.4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在病毒感染中的应用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简介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病毒感染与磷酸化作用研究进展第20-22页
第二章 上海地区PCV2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第22-36页
    2.1 材料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试剂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病料第22-23页
    2.2 方法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病料的处理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提取病料组织中病毒的DNA/RNA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病料中PCV1和PCV2检测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PCV2-ORF2基因扩增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PCV2-ORF2 PCR产物的回收纯化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回收PCR产物连接PMD18-T载体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制备感受态细胞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8 连接产物的转化感受态细胞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9 质粒小量的制备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0 质粒PCR电泳鉴定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1 序列测定与遗传变异分析第27页
    2.3 结果第27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病料中PCV1和PCV2基因扩增结果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PCV2-ORF2基因扩增结果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PCV2-ORF2-pMD-18T重组质粒的PCR鉴定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PCV2-ORF2测序结果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PCV2-ORF2核苷酸序列遗传进化分析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PCV2-ORF2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PCV2-ORF2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第34页
    2.4 讨论第34-36页
第三章 PCV2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第36-53页
    3.1 材料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毒株、质粒和细胞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主要试剂第36页
    3.2 方法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时间点的确定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1 病毒接种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2 间接免疫荧光法(IFA)检测PCV2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3 SYBR Green实时RT-PCR法检测细胞因子mRNA的变化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细胞样品制备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蛋白提取和酶解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肽段标记和磷酸化肽段富集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LC?MS/MS分析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 数据分析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9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3.3 结果第4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PCV2检测时间点的确定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.1 IFA检测PCV2在PAM细胞系上的增殖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.2 SYBR Green实时RT-PCR法检测细胞因子IL-6、IL-8、IL-1β、IL-10的变化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利用ITRAQ LC?MS/MS对PCV2感染的PAM细胞进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定量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亚细胞定位和功能注释分析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磷酸化蛋白参与信号通路分析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磷酸化蛋白间相互分析第47-51页
    3.4 讨论第51-53页
第四章 全文结论第53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60页
附录 1第60-62页
附录 2第62-74页
致谢第74-75页
作者简历第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鉴别PRRS野毒株与TJM-F92疫苗株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
下一篇:猪瘟C株疫苗免疫前后CD4~+T细胞αβTCR的多样性及寡克隆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