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--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

基于动态仿真的路网容量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标第12页
    1.4 文献综述第12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动态模型研究综述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1.1 研究现状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1.2 小结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路网容量研究综述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2.1 研究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2.2 小结第17-18页
    1.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-20页
第二章 动态仿真理论基础第20-30页
    2.1 动态仿真优势第20-21页
    2.2 动态仿真原理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交通出行选择行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动态平衡原理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动态平衡求解过程第22-23页
    2.3 动态交通仿真实现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假设条件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平衡仿真求解算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动态仿真过程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1 路径选择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2 阻抗计算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3 车辆瞬时位置第26-27页
    2.4 动态交通仿真结果输出第27-29页
    2.5 小结第29-30页
第三章 PA递增下的动态仿真及路网运行特征分析第30-48页
    3.1 PA递增模型构建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PA递增方法设计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PA时空分布处理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基于动态仿真的PA加载过程设计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PA递增模型结构设计第32-33页
    3.2 模型数据第33-37页
    3.3 实例分析第37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PA递增模型的实现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PA递增结果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路网运行特征结果分析第39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.1 路网整体运行规律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.2 路网瞬时段运行指标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路网运行临界状态条件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与传统方式效果对比第46-47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47-48页
第四章 基于路网容量动态PA极值反推研究第48-61页
    4.1 路网容量概述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路网容量的定义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路网容量的分类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路网容量求解常用方法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方法对比选择第51-52页
    4.2 基于路网运行临界状态的PA反推模型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固定OD形态的路网容量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PA时空分布处理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基于动态仿真的PA加载过程设计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PA模型结构设计及路网运行临界条件的应用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模型数据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PA反推模型的其他应用第55-56页
    4.3 实例分析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PA反推模型的实现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基于路网临界运行状态反推路网容量结果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采用HCM2000标准验证路网容量结果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采用V/C比划分标准验证路网容量结果第59-60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60-61页
第五章 路网容量约束下的地块容积率应用研究第61-71页
    5.1 交通与容积率的互动作用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路网容量与容积率的互动机理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路网容量与容积率的互动模型第62-65页
    5.2 实例分析第65-70页
    5.3 小结第70-71页
结论和展望第71-74页
    1、研究结论第71-72页
    2、不足与展望第72-74页
参考文献第74-77页
附件A(动态分配网络特性理论部分)第77-85页
附件B(单位OD表)第85-86页
附件C(路段信息标定结果)第86-91页
附件D(动态仿真实现代码)第91-94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4-95页
致谢第95页

论文共9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人机工程学在折叠自行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
下一篇: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化--FSSD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