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思想品德》教科书中的活动设计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引论 | 第11-16页 |
(一)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 理论意义 | 第11-12页 |
2. 实践意义 | 第12页 |
(二) 研究综述 | 第12-14页 |
(三)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 研究思路 | 第14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一、《思想品德》教科书活动设计的内涵及其依据 | 第16-22页 |
(一) 《思想品德》教科书中活动设计的界定 | 第16-17页 |
1. 活动 | 第16页 |
2. 教科书中的活动设计 | 第16-17页 |
3. 《思想品德》教科书中的活动设计 | 第17页 |
(二) 《思想品德》教科书活动设计的依据 | 第17-22页 |
1. 理论依据 | 第17-19页 |
2. 现实依据 | 第19-22页 |
二、《思想品德》教科书中活动设计的分析 | 第22-39页 |
(一) 数量分析 | 第22-23页 |
(二) 类型分析 | 第23-30页 |
1. “交流”活动 | 第24-26页 |
2. “感悟”活动 | 第26-27页 |
3. “探究”活动 | 第27-28页 |
4. “实践”活动 | 第28-29页 |
5. “讨论”活动 | 第29-30页 |
6. “课外实践活动” | 第30页 |
(三) 功能分析 | 第30-35页 |
1. 化陌生为熟悉,导入知识学习 | 第30-31页 |
2. 化单调为有趣,激发学习兴趣 | 第31-32页 |
3. 化繁琐为简明,促进知识理解 | 第32-33页 |
4. 化困难为容易,加强思品教育 | 第33-34页 |
5. 化机械为意义,提升学习品质 | 第34-35页 |
(四) 特点分析 | 第35-36页 |
1. 活动理念新颖,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的独特价值 | 第35页 |
2. 活动关注生活,搭建以学习过程为主导的平台 | 第35-36页 |
3. 活动形式多样,促进思品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 | 第36页 |
4. 活动与时俱进,课程学习与学生发展有机统一 | 第36页 |
(五) 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36-39页 |
1. 活动方式仍然不够灵活多样 | 第36-37页 |
2. 活动内容有待进一步调整丰富 | 第37页 |
3. 活动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| 第37-39页 |
三、《思想品德》教科书活动设计分析对教学的启示 | 第39-42页 |
(一) 坚持以人为本,重视活动价值 | 第39-40页 |
(二) 回归生活德育,改进教学方式 | 第40页 |
(三) 结合教情学情,二次设计活动 | 第40-41页 |
(四) 完善评价机制,反拨活动实施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7页 |
致谢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