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--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

江西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就业问题研究--以于都县工业园区为例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1章 绪论第7-12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-8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8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文献统计分析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主要研究成果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文献简评第11-12页
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12-19页
    2.1 相关概念界定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新生代农民工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新生代回流农民工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新生代回流农民工的就业第13页
    2.2 理论基础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马克思、恩格斯、列宁的人口流动理论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刘易斯—费景汉—拉尼斯模型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乔根森、托达罗模型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推拉理论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理论总结第16-17页
    2.3 研究方法第17-19页
第3章 江西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就业的现状分析第19-30页
    3.1 研究样本介绍第19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研究地江西省于都县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第21-26页
    3.2 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就业基本情况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回流后就业岗位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回流前后工作的相关性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回流后收入和满意度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回流原因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回流后职业预期第29-30页
第4章 江西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就业面临的问题第30-35页
    4.1 政府提供就业服务作用不够明显第30-31页
    4.2 劳动保障制度需进一步落实第31-32页
    4.3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第32-33页
    4.4 政府就业培训比较落后第33-35页
第5章 进一步做好江西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就业工作的建议第35-44页
    5.1 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就业指导体系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落实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就业的政策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大力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创业第36页
    5.2 搭建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就业综合服务平台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加劳动监察工作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发挥群团组织作用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提供职业培训及帮助其提升自身价值第39-40页
    5.3 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精神需求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准确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,保障其民主政治权利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,开展适合新生代特点的文化活动第41-42页
    5.4 用工企业强化各类激励机制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增强企业的认同感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拓展招工方式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打造可预期的上升渠道第43-44页
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44-46页
    6.1 研究结论第44-45页
    6.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第45-46页
致谢第46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49页
附录 于都县工业园区调查问卷第49-51页

论文共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朋友群体特征、时间管理倾向与高中生学业拖延的关系
下一篇:罗洪铁人才思想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