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0-18页 |
1.1 偃麦草种质资源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1.1.1 偃麦草的种类及其分布 | 第10页 |
1.1.2 偃麦草在小麦育种上的作用 | 第10-11页 |
1.1.3 St基因组研究进展 | 第11页 |
1.2 小麦-中间偃麦草渐渗系的制备及其研究 | 第11-15页 |
1.2.1 中间偃麦草染色质向小麦中的导入 | 第11-12页 |
1.2.2 小麦背景中中间偃麦草染色质的检测 | 第12-15页 |
1.3 小麦及中间偃麦草的农艺性状 | 第15页 |
1.4 立题依据 | 第15-18页 |
1.4.1 小偃麦新种质前期工作 | 第15-16页 |
1.4.2 研究的目的 | 第16页 |
1.4.3 技术路线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18-28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18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18-28页 |
2.2.1 生化物质谷蛋白电泳方法 | 第18-21页 |
2.2.2 生化物质醇溶蛋白电泳方法 | 第21-22页 |
2.2.3 染色体制备 | 第22-23页 |
2.2.4 原位杂交 | 第23-24页 |
2.2.5 植物基因组总DNA提取及浓度检测 | 第24-25页 |
2.2.6 PLUG-PCR分析 | 第25-26页 |
2.2.7 电泳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| 第28-42页 |
3.1 渐渗系材料生化标记鉴定 | 第28-33页 |
3.1.1 渐渗系后代材料醇溶蛋白的检测与分析 | 第28-30页 |
3.1.2 渐渗系后代材料麦谷蛋白的检测与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1.3 渐渗系后代材料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综合分析 | 第31-33页 |
3.2 渐渗系材料细胞学鉴定 | 第33-36页 |
3.3 渐渗系材料分子标记鉴定 | 第36-38页 |
3.4 渐渗系材料种子长宽千粒重及其形态 | 第38-42页 |
第四章 讨论 | 第42-45页 |
4.1 小麦-中间偃麦草的(部分)双二倍体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| 第42页 |
4.2 小麦-中间偃麦草渐渗系中 1St染色体导入与籽粒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 | 第42-44页 |
4.3 小麦-中间偃麦草渐渗系E3群体的研究价值及展望 | 第44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52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| 第52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