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0-17页 |
1.1 在芸薹属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| 第10-13页 |
1.1.1 远缘杂交简介 | 第10页 |
1.1.2 属间远缘杂交 | 第10页 |
1.1.3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 | 第10-13页 |
1.2 远缘杂交种的鉴定 | 第13-15页 |
1.2.1 形态学鉴定 | 第13页 |
1.2.2 细胞学鉴定 | 第13-14页 |
1.2.3 分子标记鉴定 | 第14页 |
1.2.4 流式细胞术 | 第14-15页 |
1.3 远缘杂种及后代细胞遗传学特点 | 第15-17页 |
1.3.1 变异范围大 | 第15页 |
1.3.2 后代多为偏母本型植株 | 第15-16页 |
1.3.3 植物的多倍体及其育种意义 | 第16页 |
1.3.4 异附加系、异代换系、异位系 | 第16-17页 |
2 白菜型油菜黄籽沙逊与芥蓝种间杂种的胚挽救 | 第17-25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18-19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19页 |
2.3 具体实验 | 第19-20页 |
2.3.1 子房培养 | 第19-20页 |
2.3.2 胚珠培养 | 第20页 |
2.3.3 常规培养和胚株培养的比较 | 第20页 |
2.3.4 暗培养对胚挽救技术的影响 | 第20页 |
2.4 结果与分析 | 第20-23页 |
2.4.1 不同培养基成分对子房培养的影响 | 第20-21页 |
2.4.2 不同培养基成分对胚培养生长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2.4.3 不同取材时期对子房培养的影响 | 第22页 |
2.4.4 不同取材时期对胚株培养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2.4.5 常规培养和胚株培养的比较 | 第23页 |
2.4.6 暗处理对胚培养得胚率的影响 | 第23页 |
2.5 结论 | 第23-24页 |
2.6 讨论 | 第24-25页 |
3 白菜型油菜黄籽沙逊与芥蓝的后代鉴定 | 第25-35页 |
3.1 材料和方法 | 第25-28页 |
3.1.1 材料 | 第25页 |
3.1.2 形态学鉴定 | 第25页 |
3.1.3 细胞学鉴定 | 第25-26页 |
3.1.4 分子标记鉴定 | 第26-28页 |
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28-33页 |
3.2.1 形态学鉴定结果分析 | 第28-30页 |
3.2.2 细胞学鉴定结果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2.3 分子标记鉴定结果分析 | 第31-32页 |
3.2.4 流式细胞术鉴定结果分析 | 第32-33页 |
3.3 讨论 | 第33-35页 |
4 全文总结 | 第35-38页 |
4.1 白菜型油菜黄籽沙逊与芥蓝种间杂种的胚挽救 | 第35页 |
4.2 白菜型油菜黄籽沙逊与芥蓝种间杂种的后代鉴定 | 第35-38页 |
4.2.1 形态学鉴定 | 第35-36页 |
4.2.2 细胞学鉴定 | 第36页 |
4.2.3 分子标记鉴定 | 第36页 |
4.2.4 倍性分析 | 第36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1页 |
致谢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