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主要术语缩写 | 第18-2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20-27页 |
1.1 引言 | 第20页 |
1.2 研究背景 | 第20-22页 |
1.3 研究现状 | 第22-24页 |
1.4 依托课题 | 第24页 |
1.5 本文概述及结构安排 | 第24-27页 |
1.5.1 本文概述 | 第24-26页 |
1.5.2 论文结构安排 | 第26-27页 |
第二章 基于RFID的路面移动车辆位置主动感知 | 第27-44页 |
2.1 引言 | 第27页 |
2.2 车辆定位简介 | 第27-28页 |
2.3 基于RFID的车辆主动定位方法 | 第28-43页 |
2.3.1 RAVP定位原理 | 第28-29页 |
2.3.2 RAVP定位方法 | 第29-41页 |
2.3.3 RAVP与GPS和WNP对比 | 第41页 |
2.3.4 RAVP定位成本分析 | 第41-42页 |
2.3.5 RAVP应用前景 | 第42-43页 |
2.4 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三章 路面车辆群移动速度感知 | 第44-58页 |
3.1 引言 | 第44页 |
3.2 车辆速度测量简介 | 第44-45页 |
3.3 基于磁阻传感器的车辆群移动速度测量 | 第45-51页 |
3.3.1 系统模型 | 第45-47页 |
3.3.2 数据处理方法 | 第47-48页 |
3.3.3 仿真分析 | 第48-51页 |
3.4 基于聚簇的路面车辆群移动速度感知 | 第51-57页 |
3.4.1 节点聚簇 | 第51-54页 |
3.4.2 基于聚簇的车辆群移动速度感知 | 第54-55页 |
3.4.3 仿真分析 | 第55-57页 |
3.5 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四章 基于VANETS的路面交通态势感知 | 第58-73页 |
4.1 引言 | 第58页 |
4.2 态势感知简介 | 第58-64页 |
4.2.1 态势感知概念 | 第58-59页 |
4.2.2 交通态势感知方法 | 第59-63页 |
4.2.3 交通信息融合 | 第63-64页 |
4.3 基于VANETS的路面交通态势感知 | 第64-72页 |
4.3.1 TraSD-VANET模型 | 第65页 |
4.3.2 TraSD-VANET原理 | 第65-68页 |
4.3.3 仿真分析-1:感知结果对比 | 第68-70页 |
4.3.4 仿真分析-2:应用结果对比 | 第70-72页 |
4.4 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五章 路口二维场景单跳传输性能分析 | 第73-90页 |
5.1 引言 | 第73页 |
5.2 信息传播简介 | 第73-75页 |
5.3 路口二维场景下的单跳广播性能分析 | 第75-89页 |
5.3.1 场景设置 | 第75-76页 |
5.3.2 数据包接收率 | 第76-83页 |
5.3.3 d范围内数据包接收率 | 第83-88页 |
5.3.4 节点处数据包的投递概率PDP | 第88-89页 |
5.4 小结 | 第89-90页 |
第六章 VANETS中多跳通信的连通性分析 | 第90-103页 |
6.1 引言 | 第90-91页 |
6.2 空洞介绍 | 第91-92页 |
6.3 网络模型 | 第92-94页 |
6.3.1 VANETs网络模型 | 第92-93页 |
6.3.2 VANETs的时变性 | 第93页 |
6.3.3 网络连通性 | 第93-94页 |
6.4 网络空洞分析 | 第94-101页 |
6.4.1 一维线性网络上的网络空洞 | 第94-98页 |
6.4.2 路口信号灯导致的网络空洞 | 第98-101页 |
6.5 时间延迟 | 第101-102页 |
6.6 小结 | 第102-103页 |
第七章 交通信息的传播方法 | 第103-129页 |
7.1 引言 | 第103-104页 |
7.2 广播方法简介 | 第104-105页 |
7.3 自适应调节信标广播间隔方法—SDMB | 第105-117页 |
7.3.1 信标广播简介 | 第105-108页 |
7.3.2 SDMB方法 | 第108-112页 |
7.3.3 仿真分析 | 第112-117页 |
7.4 限时携带贪婪前传广播方法—CGFB | 第117-122页 |
7.4.1 建立邻居信息表 | 第118页 |
7.4.2 选择中继节点 | 第118页 |
7.4.3 判断路 | 第118-119页 |
7.4.4 空洞发现 | 第119页 |
7.4.5 Carry-rebroadcast和Carry-forward策略 | 第119-120页 |
7.4.6 CGFB实现步骤 | 第120-121页 |
7.4.7 仿真分析 | 第121-122页 |
7.5 空时受限的感染传播方法—STLIB | 第122-128页 |
7.5.1 空间限制 | 第123页 |
7.5.2 时间限制 | 第123页 |
7.5.3 STLIB实现步骤 | 第123-125页 |
7.5.4 车辆排队长度 | 第125-126页 |
7.5.5 仿真分析 | 第126-128页 |
7.6 小结 | 第128-129页 |
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29-131页 |
8.1 论文工作总结 | 第129-130页 |
8.2 未来工作展望 | 第130-131页 |
致谢 | 第131-13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2-145页 |
攻博期间的主要成果 | 第145-147页 |
攻博期间参与的项目 | 第147-148页 |